微信 加入收藏

迁居海外百余年 乡音无改斯人去—— 纪念吉尔吉斯斯坦民族诗人杨·亚塞尔·什娃子110年

时间:2016年05月21日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字号:

丝路新观察网5月21日电(记者 陈墨)对于已经迁居海外百余年的中亚东干(回族)人来说,杨·亚塞尔·什娃子是这个民族永远不会忘记的人,中亚东干族的百年乡音正是因为他,才有了书写在历史上的文字。今年是什娃子诞辰110周年(1906年-1988年),5月20日,在他的故乡——阿列克桑德罗夫卡村,吉尔吉斯斯坦社会各界人士聚在这里,纪念这位中亚回族文化的奠基人。

迁居海外百余年 乡音无改斯人去
隆重纪念 ——“亲娘语言”之情毋庸多言

杨·亚塞尔·什娃子被称为中亚东干民族文化的奠基人。东干族是由中国移居中亚的回民族群,他们说的是100多年前的陕西、甘肃、新疆等地的方言,没有自己的文字。1927年杨·亚塞尔·什娃子与杨善新、马科耶夫共同创造了第一版东干字母,随后字母几经改进,形成了今天包括哈萨克斯坦在内的中亚东干族民众使用的东干文。

迁居海外百余年 乡音无改斯人去

除了对东干语言的奠基贡献, 什娃子还是一个著作等身的作家,同时也是个语言学家和翻译家。他一生著述甚丰,出版了40本书,其中19 本用东干语出版,11本用吉尔吉斯语出版,10 本用俄语出版。此外,他还把大量的俄罗斯文学名著翻译成东干语,其中不乏普希金、玛亚克夫斯基、涅克拉索夫等大家作品。同时,他自己的许多作品也被翻译成汉语、英语、法语以及其他语言。

当日上午,由什娃子师范学校和吉尔吉斯斯坦东干协会联合举办的纪念活动在阿列克桑德罗夫卡村的什娃子师范学校里举行。吉尔吉斯斯坦文化部副部长,吉尔吉斯斯坦民族协会代表麻美托福、吉尔吉斯作家联合会成员、吉尔吉斯斯坦语言研究院、中国驻吉尔吉斯斯坦大使馆工作人员、中国企业代表、中国著名回族学者常广林等出席了活动。

迁居海外百余年 乡音无改斯人去

在这所以杨·亚塞尔·什娃子的名字命名的学校里,有一个·什娃子纪念馆。该馆建于2002年,不过因为年久失修,里面陈旧简陋。今年时逢其诞辰110周年,他的侄女杨·什娃子·祖合拉自筹资金30万索姆重新装修纪念馆,除了馆内的展示设备外,学校大门口的什娃子雕像也都修缮一新,祖合拉还特意请了国家历史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帮忙把老照片翻新。

纪念活动上,学生们用俄语、吉语和东干语朗诵了什娃子的诗歌。从孩子们郎朗的诗朗诵中,中亚东干族的百年乡音让人仿若穿越。当孩子们用稚嫩的声音诉说着被称为“亲娘语言”的东干语时,会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一个民族的文化在脉脉传承着。 

当日,吉尔吉斯斯坦作家联合会还宣布出版什娃子的吉语诗集,并将这些诗集捐赠给了什娃子中学。实际上,每年的这个时候,阿列克桑德罗夫卡村什娃子师范学校——这个以诗人的名字命名的学校都会举行纪念什娃子的活动。

吉尔吉斯人民大会主席 托孔• 马梅托夫在什娃子纪念馆的留言薄上写到:“吉尔吉斯人民大会向阿列克桑德罗夫卡村学校的全体人员表示感谢,感谢你们关怀历史,并对历史做出巨大贡献,感谢你们让我们纪念伟大的吉尔吉斯东干族儿子杨·亚塞尔·什娃子。”

面对挑战—— 是日渐式微还是与时俱进?

迁居海外百余年 乡音无改斯人去

“人们纪念什娃子不仅是因为他是中亚东干族文化的奠基人,让东干人的后代热爱自己的民族,自己的母亲,自己的亲娘,其中一个表现形式就是热爱自己的语言。”中国著名回族学者常广林在纪念活动上接受《丝路新观察》报专访时说。

作为东干文的创造者,杨·亚塞尔·什娃子的愿望莫过于让东干族文化能在中亚这片多民族、多文化聚集的地方生生不息地发展下去。不过,时过境迁,如今东干语也面临着时代的挑战。 

“学校里授课都是用俄语,我们的孩子一星期只有一个小时的东干语课程,虽然我们都知道太少了,也非常想增加课程,但是确实现实有困难。”东干协会主席Khandzheza Karim Lemzarovich道出了东干语面临的困境。

现在,中亚东干族共有约17万人,在吉尔吉斯斯坦的不过数万人,如何在多民族、多文化的环境中保持本民族文化,并寻求突破,是摆在这个民族面前的一个棘手的现实问题。

迁居海外百余年 乡音无改斯人去

实际上,东干族的老人们普遍都非常清晰地认为,自己的根在中国,他们知道要把中国文化的根牢牢地记住,但是在生长在当地的后代们身上,这种文化归属感却越来越淡薄。他们在学校里说俄语,以后走上社会仍然以俄语为绝对的主要语言,再加上从小学习的东干语言课程稀松,即使他们能说上一些简单的东干语,也仅仅限于和家里的老人沟通使用,东干语的消亡迫在眉睫。

“虽然这里(吉尔吉斯斯坦)只有几万东干人,但是不能因此而轻言放弃,保留它不光是因为它(东干语)有‘亲娘语言’的感情,更是因为它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活化石。”常广林也表达了对东干语言以及东干文化未来发展的关注。

“东干族人在中亚这些年,能在俄罗斯文化氛围之下掌握欧洲语言和文化的同时,仍然保留本民族语言至今,说明东干族文化的坚强。现在,随着中国的强大,东干人的文化的根又在中国,他们完全可以与时俱进,把东干文和现代中文与时俱进,将东干语中过去的口语和现代中文脱节的部分补上来。 “常广林说,抓住现在中国崛起的机遇,让东干语与时俱进,不要停留在100多年前的那些用语上,“我认为这是东干语和东干文化保持生命力的突破口,这也才是我们纪念什娃子的意义所在。”



上一篇:中亚回族文化奠基人诞辰110周年 热爱中国古典文学
下一篇:东干语诗人诞辰110周年纪念活动在吉尔吉斯斯坦举行
(作者:未知 / 编辑:ts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