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新观察网5月12日电(陈默 萨姆)位于“丝绸之路”沿线的吉尔吉斯斯坦自古便是多元文明的交汇处,经贸、文化的互融互通孕育了古代丝绸之路上的繁荣城市。时过境迁,那些经历过繁华的古城渐渐衰落,并淡出历史舞台,但在今天的吉尔吉斯斯坦境内,仍能找到有上千年历史的遗址,Navekat就是其中一个。
近日,《丝路新观察》报记者一行探访了Navekat遗址。作为丝绸之路北部支线的重镇之一,这里曾出土了佛教造像,发掘出拜火教安葬的痕迹,还找到过基督教的十字架,而如今,Navekat又是什么样子?
古丝绸之路上的繁荣城市
从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驱车向东40公里便是楚河州的伊万诺夫卡村,村旁的田野里,远远地可以看见两座颇为显眼的黄土坡,路旁并没有明显的标志,只有走到跟前才能看到简易的标示,显示这里是一个“国家保护的佛教遗址”。
走近Navekat遗址可以看到,其中一处用铁皮顶棚和铁栅栏围挡了起来,用以保护仅剩的断壁残垣,与另一处露天在外的遗址只有百米距离。这里曾挖掘出用来从干渠引水到居民家里的陶瓷水道残段、净化水井,这似乎就是1000多年前的水处理措施,还发现了红酒压榨设备、生活用品、武装军械、马具、装饰品、钱币等。不过出土的文物已经都被送往研究机构或博物馆,留下的,只有难以辨识任何文化属性的土墙。
尽管伊万诺夫卡村离这里仅有5分钟车程,不过村里人对此遗址的信息似乎知之甚少。可查的一些记录显示,对于这个古城遗址的名字“Navekat”,学界已经达成共识,“Navekat”在古索格犹亚那语中意为“新城”,这里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座城市,在公元6—12世纪繁荣一时。
首次在现场进行科学及人类学研究的是俄罗斯的中亚探险家们,在如今的吉尔吉斯斯坦北部地区,还有一些古索格犹亚那人的遗址,这些遗址大多数建于5—8世纪,在当时也是古丝绸之路上的经贸驿站。
最早的记录来自中国编年史
坊间相传,关于这些古索格犹亚那遗址最早的记录是在公元前568年的中国的编年史上,而中国的编年史史料也正是早期吉尔吉斯历史史料的主要来源,据记载,Navekat曾是中世纪时期中亚最大的城市之一。
记载显示,Navekat有一个堡垒、两个围城、墓地,还有相当宽阔的郊区。围城有围墙守护,四周有护城河,河最宽的地方有50米。城墙是用土砖建造的,有15米高,里面聚居着上层贵族、神职人员以及富有的商人们。
城西还有墓园,Navekat去世的人们或被埋在单独的墓穴里,或葬于家族墓地中。当时还有拜火教的人,它们被葬于特制的纳骨塔里,拜火教的寺庙就在墓地西南角高高的山丘上。
郊区则是普通民众聚集的地方,那里有寺庙、水渠、监狱、巴扎、工坊,以及给往来商人提供住宿的商队旅馆,这里同时也是游牧民族定居在城市的地方。其实,郊区也是有围墙的,最繁盛的时期,郊区占地达到20平方千米。花园、果园、葡萄园、玉米田等环绕着整个城市,灌溉渠系统已经相当完备,可以满足农业生产需求。城市的保健水平也已经很不错,有自来水管道,很多建筑甚至都有独立的卫生间。我们从这些生产和生活设施可以判断出当年这座城池的繁华。
曾是多文化共荣共生的大城市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Navekat是一座各种主要宗教教派和平共处的的城市,如今的摩尼教、拜火教、佛教寺庙遗迹就是佐证,在这里还有基督教教堂、穆斯林清真寺。这种非常包容的文化和宗教信仰遗风至今仍影响着吉尔吉斯斯坦的传统社会。这些很有纪念意义的建筑同样是用土砖建的,有些还有非常漂亮的装饰,墙上还有壁画。
在佛教寺庙遗址曾发掘出了一些佛像和菩萨造像,其中有一些还是用青铜造的。遗址中还发现了可追溯到7至8世纪是佛教书籍、信件。
此外,这里还出土了源自中国的花岗岩石柱,上面刻着传统佛教的图案:有菩萨环绕的佛像,下面还有一张佛舍利塔的图,展示着佛陀圣贤的场景,有一个特别的石柱上还刻着一尊卧佛。1961年,这些文物被从遗址里取出,佛像有12米长,但是只有一半还保留着,现在在俄罗斯圣彼得堡的博物馆中展出。
像很多历史上神秘没落的文明一样,因为某些目前尚不知晓的原因,Navekat城也没有逃过历史的冲刷,到12世纪,Navekat城就已经渐渐失去了它往日的辉煌。
如今,遥望田野里的Navekat城遗址,不禁让人有种“丝路古城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的感慨,也许Navekat城往日的辉煌只是历史长河中的匆匆一瞥,物换星移几度秋,现在也鲜少有人会在路过此地时去细细探究它的前世今生,但远在圣彼得堡的佛像造像,近在眼前的断壁残垣,都还在默默地留存着关于这座丝绸古城的遥远记忆。(完)
上一篇:比什凯克市政热水停供一个月来 部分华人表示不适
下一篇:伊朗:加紧修建过境吉尔吉斯斯坦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