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加入收藏

护航中企“出海” 金融渐成“一带一路”新支撑

时间:2017年02月20日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字号:

丝路新观察网2月19日电  ( 王恩博 ) 随着越来越多中国企业沿“一带一路”走出国门,具有引导资源配置和优化投资效果作用的金融业正逐渐成为该倡议进一步实施的支撑。

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据统计,“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区域贸易和投资年均增速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的近一倍。贸易投资的蓬勃发展需要先进金融服务体系“保驾护航”。一方面,中企“走出去”过程中产生了跨境贷款、结售汇、跨境人民币结算等需求;另一方面,随着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愈加畅通,外汇集中管理、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等金融创新需求也不断增大。

从官方到企业,中国当前正加紧完善“一带一路”沿线金融布局。2016 年 11 月初,由中方倡议成立的中国-中东欧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在拉脱维亚正式揭牌,其发起设立的中国—中东欧基金规模将达 100 亿欧元,计划撬动项目信贷资金 500亿欧元。

“‘一带一路’是更加深化的改革和开放。”亿赞普集团董事长、丝路国际银行董事

会副主席罗峰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中国贸易模式从产品输出逐步向技术、商业模式和资本输出转型,在海外建设金融基础设施,可以满足企业“走出去”过程中防范风险的需要。

如其所言,“一带一路”沿线多为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且缺乏稳定性,货币汇率波动频繁等现象尤其令企业“头大”。例如,中石油旗下的昆仑能源,由于 2015 年哈萨克斯坦坚戈对美元持续大幅贬值,该公司当年度遭受 18.81亿港元巨额汇兑损失。

分析人士指出,随着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直接投资中应用规模扩大,企业汇兑成本和汇率风险将相应降低。为此,中国应在“一带一路”沿线市场建立人民币与当地货币的互惠、互换机制,并提高人民币的使用便利程度。以丝路国际银行为例,该行计划开展人民币跨境结算清算、贸易融资等业务。在为吉布提政府收入开支提供服务的同时,其还将作为当地中资企业贸易结算和资金往来的主要银行,为中非双边贸易和中国在非投资提供一揽子金融解决方案。

优势各异、互补性强,是“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现实基础。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的进一步铺开,也有望为该地区欠发达国家带来发展新机遇。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董希淼指出,“一带一路”沿线部分国家金融资源相对缺乏,难以对该行业发展提供充分有效服务。在金融需求及供给不匹配的情况下,中国具有充分能力的金融机构加大在沿线国家布局力度,将有利于实现互利共赢。“金融是血液,经济发展没有血液是不行的。”罗峰分析称,金融基础设施落后导致非洲等地企业融资困难,进而阻碍社会经济发展。在这些地区建立相关机构提供金融服务,不仅能促进当地贸易便利化,更将“雪中送炭”,助其在某些技术领域实现“从零到一”的突破。



上一篇:彭海洋:走出去,请先消除偏见
下一篇:阿斯塔纳国际金融中心有意与中国聚贸集团加深合作
(作者:佚名 / 编辑: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