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加入收藏

孔子学院将《丝路新观察》报当做高年级教材 推进中吉文化交流硕果累累

时间:2016年11月14日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字号:

丝路新观察网比什凯克11月12日电 (记者 青苗)“前苏联时期吉尔吉斯斯坦地区民众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与现在相比肯定是不可同日而语。苏联时期的大学虽然开设有‘吉尔吉斯语—汉语学系’但教学范围和规模相对很小,学生的人数也不多。现在仅在比什凯克人文大学‘吉尔吉斯语—汉语学系’在学习汉语的学生就达近 900 人,并且不包括汉语专业的学生,近几年吉尔吉斯斯坦的多所中小学也开设汉语课。”
近日,在《丝路新观察》报迎来创刊一周年之际,比什凯克人文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廖冬梅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她表示,通过吉尔吉斯斯坦三所孔子学院多年来对中国文化的教学、推广,加上《丝路新观察》报一年来对中国文化、现状的介绍,吉尔吉斯斯坦民众对中国文化的了解越来越多,使用汉语的人也越来越多,走在比什凯克的街头会发现,用“你好”、“谢谢”等简单的汉语打招呼的人更是数不胜数。

累计培养汉语人才 7 万余人

吉尔吉斯斯坦全国共有4所孔子学院。贾拉拉巴德国立大学孔子学院是今年4月份在中国驻奥什总领馆的大力推动下申办成功。其他三所孔院分别是吉尔吉斯斯坦国立民族大学孔子学院,2007 年启动运行;奥什国立大学孔子学院,2013 年启动运行;比什凯克人文大学孔子学院,2008 年启动运行。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景愿的推进,中吉两国关系日益密切,吉尔吉斯斯坦学汉语的人越来越多。廖冬梅介绍,仅比什凯克人文大学孔子学院本部及下属孔子课堂、教学点,自 2013 年每年学习汉语的人数都在 7000 人以上。自2008 年启动运行后,总共培养汉语人才至少3万人以上。廖冬梅推算,三所在运行孔院在吉尔吉斯斯坦累计培养汉语人才可达 7万余人。

许多没有到过中国的吉尔吉斯斯坦民众认为中国的城市跟奥什相差不大。有人因为中国亲戚邀请,或者是生意需要,到中国后才知道跟中国的城市他们想象中不一样。不少人见到中国城市的繁华和现代化以后,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学习汉语,到中国留学,将来会有更好的发展。“每个孩子都有家庭关系网,孔院学员带动亲戚、朋友学习汉语的例子太多了”。廖冬例告诉记者,曾经有一对巴特肯的夫妇,听到亲戚家的孩子讲述在中国留学的见闻后,特意找到廖冬梅,为自己的孩子询问怎样才能到中国留学的事宜。据报道,在中国留学的吉尔吉斯斯坦留学生人数在 2000人以上。这些学生向中国民众传播吉尔吉斯文化,他们毕业回国后,回到吉尔吉斯斯坦再传播中国文化,他们促进中吉两国友好关系发展。

孔子学院将《丝路新观察》报当做高年级教材 推进中吉文化交流硕果累累


廖冬梅希望以后孔子学院可以与企业合作,根据企业岗位“订单式”培养汉语复合型人才。

在中国留学的学生毕业后,一部分继续留在中国工作学习,还有一部分回到吉尔吉斯斯坦为国家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廖冬梅介绍,去年第八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中获得个人综合二等奖的阿亮就想毕业后回到吉尔吉斯斯坦。阿亮目前在中国同济大学学习,去中国之前阿亮跟廖冬梅表示,他毕业后要回吉尔吉斯斯坦到政府部门工作,为中吉友好发展做出的贡献。

把中国元素融入日常服饰

吉尔吉斯斯坦是多民族国家,各族文化相互借鉴学习,普通民众更是拥有开放包容的品质。在大山深处牧区的牧民们更乐于吸纳优秀外来文化,为自己所用。今年夏天,比什凯克人文大学孔子学院与吉尔吉斯斯坦萝扎·奥通巴耶娃国际教育基金会联合共同举办了“吉尔吉斯斯坦中华文化青少年儿童夏令营活动”他们历时 40 天走遍吉尔吉斯斯坦 6 个州,行程 5000 多公里。孔子学院老师利用中国结和剪纸等向各州市普通民众展示中国文化。廖冬梅告诉记者,他们对中国传统剪纸和编中国结有相当高的学习热情,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他们希望学会后在自己的服饰中融入中国元素。
孔子学院将《丝路新观察》报当做高年级教材 推进中吉文化交流硕果累累

孔子学院表示,吉尔吉斯斯坦各地州的普通民众更喜欢中国文化。

廖冬梅说:“民众对活动的热情程度很高,因为是在大山深处的牧区,他们都会步行两三公里来活动现场。孩子们和家长把编好的中国结,直接戴在脖子上、手腕上,看到孩子们脸上洋溢的表情就能感受到他们学会编织中国结的骄傲和满足”。因为时间原因,孔子学院老师们每一个活动点只教了三种中国结的编法,牧场的民众却想学习更多的编织方法,他们一再表示希望孔子学院的老师明年再来。以此,足以见得吉尔吉斯斯坦人较高的民族包容性和开放性。“只要对他们生活有利的元素他们不会拒绝,并且非常热情地学习、吸纳。”

孔子学院所做的都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他们组织的各种文体活动,不仅传播了中国文化,还促进了中吉两国人民的感情交流。十月底,比什凯克人文大学孔子学院第三次为中吉两国乒乓球爱好者组织了比赛,活动不仅增进了中吉两国民众的感情,孔子学院还与多家中资企业达成成立“和平友谊基金会”的共识,基金会旨在为开办中吉文化体育活动提供经费和资助优秀贫困学生上学。

廖冬梅说:“目前多家中资企业已经与我们达成共识,相关文件正在紧张准备,相信今后还会有更多的中资企业加入此基金会。”

《丝路新观察》报成为高年级汉语教材

学习汉语少不了好教材,好教材少不了好故事,好故事不仅包括中国传统文化,也该有本地的时事,缺少贴近身边生活的教学材料是孔子学院面临的共同难题。廖冬梅认为,《丝路新观察》报作为一家吉尔吉斯斯坦本地文化传媒公司出版的中文报刊,关注现实生活,反映社会热点,贴近当地学生生活,适合作为高年级中文学习教材。
孔子学院将《丝路新观察》报当做高年级教材 推进中吉文化交流硕果累累


孔子学院将《丝路新观察》报作为高年级阅读教材,受到师生们的欢迎。

“目前,我们高年级学生中都开设了读报课。《丝路新观察》报就是我们的教材,通过读报学生们不仅学习了汉语,也了解了中吉两国在各方面的交往与合作,在报纸上了解中国时事新闻,也省去了上网站搜索的时间。师生的反应都很好。”廖冬梅得知11 月 11 日是本报创刊一周年,她对此表示祝贺,并提出希望增加中资企业招聘信息的宝贵意见。

孔子学院和《丝路新观察》报成为吉尔吉斯斯坦民众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的窗口,成为本地企业与中国交流合作的桥梁,也是在吉中资企业融入当地社会的桥梁。

11 月 2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吉尔吉斯斯坦进行正式访问并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首脑(总理)理事会第十五次会议期间,李克强与吉尔吉斯斯坦总理热恩别科夫共同签署发表两国政府联合公报。公报中提到,双方将深化传统友谊和相互尊重,鼓励和推动教育、文化、艺术、体育等人文领域合作;双方将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鼓励和引导双方企业,根据各自国内法律、遵循商业原则和国际惯例,采取先进、节能及环保技术,共同开展矿产、建材、工业、农业等领域的产能与投资合作。

廖冬梅认为,这就需要孔子学院加大针对懂汉语技术性人才的培养,她希望今后孔子学院可以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合作,根据企业岗位需求以“订单式”培养汉语复合型人才,共同服务建设吉尔吉斯斯坦,共同服务建设“一带一路”的伟大构想。



上一篇:吉国孔子学院“90后”志愿者:我有两个故乡
下一篇:奥什国立大学孔子学院成功举办首届“秀青春”孔子学院 新生形象大赛
(作者:青苗 / 编辑: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