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加入收藏

“传奇”玛丽娅的文化交流事业

时间:2016年11月14日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字号:

丝路新观察网11月14日电 (记者 胡嘉琛)如果要给玛丽娅·霍普尔一个标签,“传奇”不为过,因为在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文化交流领域,她堪称第一人。如果将她唤作没有标签的普通人,也不为过,因为在她看来那些定义为突出贡献的事,都是出于本心,源于热爱。

结缘“第二故乡”

出国前,玛丽娅的家在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1981年,初中毕业的她因为汉语说得好,被乌鲁木齐第32中学聘为汉语代课老师,一教就是三年。

1984年,玛丽娅成了新疆七一棉纺厂一名挡车工,她的汉族师傅是全国纺织行业劳模,在师傅的用心培养下,玛丽娅很快就熟练掌握了操作技术,并且在1985年的“西北五省区纺织行业新工技术比武”中夺得第一名。

1992年,通过朋友介绍,玛丽娅到比什凯克留学,后来转到乌兹别克斯坦世界语言大学就读俄罗斯文学专业,成为该校第一个中国留学生。

“当时乌兹别克斯坦世界语言大学校长是原苏联时期乌中友好协会主席,对中国文化很感兴趣,并致力于推动两国文化交流。”作为该校第一位中国留学生,玛丽娅自然受到校长的格外关注。

1999年,中国驻乌兹别克斯坦使馆计划在距离塔什干30公里的东干村设立汉语教学点,玛丽娅成了最佳人选。

教学点就设在东干村学校,玛丽娅负责5-9年级学生的汉语教学,每周去三次,大清早动身,晚上回塔什干。“刚开始部分村民有抵触情绪,不想让子女学习汉语。”玛丽娅回忆当时的情景:她一趟又一趟找村里的长老做工作,反复强调让东干孩子学习汉语的重要性。做通了长老工作,再由他出面去做村民的工作。

“午饭我从家里带,学校没有热饭的地方,我就吃凉的。我的胃病就是那时得的。”玛丽娅告诉记者,那段时光也让她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我的学生既有乌兹别克斯坦在校中学生、大学生,也有当地生意人。”

那段时间,除了教东干孩子学汉语,玛丽娅还积极协助中国驻乌兹别克大使馆开展各类文化交流活动。此后,她积极投身中乌两国文化交流事业十余年。

“传奇经历”中坚持本心

2001年初,中国驻乌使馆为庆祝中乌建交十周年,在塔什干民族宫举办“中国音乐会”,玛丽娅分别用汉语和乌兹别克语报幕,并且和乌兹别克斯坦音乐学院的俄罗斯族老师同唱《我爱你中国》和《长江之歌》。乌兹别克斯坦国家交响乐团则在音乐会上演奏《梁山伯与祝英台》等乐曲。

2004年,国务院侨办邀请玛丽娅作为华侨华人考察团成员到北京、上海、广州、乌鲁木齐等城市访问。同年她还作为乌鲁木齐国际服装艺术节嘉宾参加了艺术节的一系列活动。

2011年,中国驻乌使馆举办中乌建交20周年文艺演出,事隔十年玛丽娅又一次担任报幕。那次演出,前苏联著名维吾尔族歌唱家哈丽斯汗·喀蒂耶娅、乌兹别克斯坦著名歌唱家祖莱汗·巴依哈妮娅及她的老师和团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艺术学院声乐老师阿依夏木也应邀登台演唱了歌曲。

2012年,为庆祝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建交20周年。授中国驻乌兹别克斯坦大使馆之托,乌兹别克斯坦民族宫维吾尔文化中心及乌中友好协会联合举办音乐会,玛丽娅全程参与策划并担任主持人。

同年,国家民委组织新疆少数民族华人华侨考察团到新疆以及北京、上海考察,玛丽娅担任副团长。次年,新疆海外交流协会举行第二届理事会,玛丽娅当选常务理事。此外她还担任塔什干妇女企业家协会的商务顾问,并且创办了汉语教学培训中心。

让玛丽娅记忆最为深刻的当属2004年。她收到文化部邀请,准备为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塔什干上合组织峰会欢迎晚宴时献唱《我爱你中国》,恰逢需要她作为华侨华人考察团副团长陪同回国考察。玛丽娅只得把这首中文歌曲教给自己的乌兹别克斯坦声乐老师,声乐老师当天的演唱非常成功,并在之后获得了乌兹别克斯坦总统授予的功勋奖章。

“传奇”玛丽娅的文化交流事业

玛丽娅(右)与声乐老师共同献唱

“声乐老师对我说,这枚奖章应当属于你,并把奖章给了我。在把这枚具有特殊意义的奖章保留了十余年后,我将它归还了声乐老师。”

扮演着中乌文化交流使者角色的玛丽娅并没有忘记初心。“也就是在2004年,我得知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特批我可以加入乌国籍,但我放弃了。”在她看来,中国是她的祖国母亲,乌兹别克斯坦是第二故乡。投身两国文化交流,完全出于热爱,而能亲身见证两国关系的发展,就已经是无比幸福的。

他们口中的中国

出于工作性质,玛丽娅接触到了各行各业的人,对于这些人来说,她就像一幅活生生的画卷,将集纳于身的中国特色展示在眼前;她又像一面镜子,折射出许多有过交集人们对于中国的看法。

在乌兹别克斯坦有一处住宅群,由政府建造,居住的都是对国家有突出贡献的老臣。玛丽娅的住所紧挨于此。茶余饭后,玛丽娅经常同邻居们聊天,他们口中往往对中国充满敬佩之情。

一位她曾陪同到中国考察的原苏联功勋艺术世家乌兹别克斯坦著名历史学家,在去了北京、西藏等地后,对她说:“这么广袤的土地上,居住着世界上最多的人口,还能发展如此之快,让人惊讶。拿印度和中国相比,中国人民生活更安定幸福,做到这一点,中国政府是非常了不起的。”

2014年,玛丽娅离开乌兹别克斯坦前往土耳其,陪女儿留学。“我在土耳其走访了许多地方,做了社会调查,对象包括留学生、出租车司机等。很多亲眼所见的事让我坚定,要回到自己的祖国。因为只有祖国才能提供最坚实的保护。”

正如玛丽娅所说,在一些早期去土耳其的华人口中,不如意之处甚至不比当时离乡时那份大大的期待少。相对外界复杂的环境,她深深感受到了祖国发展强大后,国内人民的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文化交流桥梁的根基要牢靠

2012年,为庆祝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建交20周年,受中国文化部的委派,中国广西柳州歌舞团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外办带领的十二木卡姆演出团来到乌兹别克斯坦演出。在歌舞团用笛子演奏完一首《塔吉克的春天》后,在场的众多乌兹别克斯坦媒体不禁发问:为何中华民族乐器与我们的乐器有着惊人相似之处,为何两国之间的音乐又有着这么多共通之处。

在玛丽娅看来,这印证了古丝绸之路所带来的影响是源远流长且无法磨灭的。国与国之间的文化纽带需要“再续前缘”,而文化交流桥梁的根基,应当建立在两国民众之间。

“传奇”玛丽娅的文化交流事业玛丽娅(中黑衣红围巾)全程参与柳州歌舞团到访乌兹别克斯坦演出活动

谈到关于文化交流的建议,玛丽娅回想起了自己与孔子学院的合作经历。“我也授前乌兹别克斯坦国立东方语大学汉语系主任、现任孔子学院乌方院长莎黛提女士之托,帮助翻译乌兹别克斯坦著名诗人、作家的简历及代表作品。文学作品不同于一般文章,要有更深厚的功底。也希望孔子学院作为对外形象窗口,能积极传播优秀的中国文化,让更多海外向往中国文化的人从中受益。”

“我一直有个计划,就是成立文化产业中心。对接中国与中亚国家文化及艺术社团,让彼此之间有更多的平台去组织活动,相互了解、增进感情。”而对于具体形式,玛丽娅也有着自己的看法。“以歌舞等艺术形式为载体也好,以文学作品也好,最重要的是作品能带来感悟和启发,要展示最原始、最本性的生活面貌和意识形态,以真诚的心态呈现在彼此面前。”

借助于中乌两国间日益频繁的往来,玛丽娅认为旅游行业也大有可为。“开办文化旅游团,让两国人民已民间交往的形式去彼此家中做客,从而做到百姓层面真正零距离接触、交流。也许只是几天短暂的相处,也许只是生活中的简单饮食起居等,但这种切身体会起到的效果不可忽视,形成的根蒂也更为牢固。”(完)“传奇”玛丽娅的文化交流事业观看中国国家足球队与乌兹别克斯坦足球队比赛(举国旗者为玛丽娅)




上一篇:俄木偶剧团:中国观众具有令人惊讶的语感
下一篇:以侨的视角团结新疆籍华人华侨支持新疆发展 访中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副主任郭军
(作者:胡嘉琛 / 编辑: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