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学习《玛纳斯》的经过和体会(二)

时间:2016年08月26日  信息来源:不详   字号:

   (  )
  

“玛纳斯奇”是指演唱《玛纳斯》的民间歌手。柯族人民喜爱史诗《玛纳斯》,也喜爱“玛纳斯奇”。每当婚礼节庆的日子,柯族牧民总是要邀请“玛纳斯奇”来演唱,往往从夜晚一直演唱到天亮,听众一点也不觉得疲倦,听得都入了迷。就是平常在田野里劳动后的片刻休息时间里,大家也常常请懂得《玛纳斯》的人讲述有关《玛纳斯》的故事,或听一段《玛纳斯》的演唱。解放前,牧民们为了答谢“玛纳斯奇”的演唱,往往要向歌手赠送骏马、皮袄等,并宰羊招待。解放后,柯族人民的习俗发生了不少变化,但是仍以丰盛的家宴来表达牧民对歌手的谢意。 
   
我国新疆柯族地区有不少“玛纳斯奇”,其中能演唱的最多的是阿合奇县卡拉布拉克公社,属于切力克部落的朱素普·玛玛依。朱素普·玛玛依,归真时 96岁,他从小就爱听老人们讲故事,喜欢学唱柯尔克孜族的民间诗歌。他的哥哥巴勒巴依是个民间文学的爱好者、搜集者,曾四处拜访民间艺人,学习和搜集民间文学作品。巴勒巴依曾跟着当地著名歌手朱素普阿洪、额布拉依木等学习过英雄史诗《玛纳斯》,并用阿拉伯文字母将它记录收藏。这对朱素普·玛玛依后来成为“玛纳斯奇”起了很大作用。朱素普·玛玛依八岁的时候,进入了当地的伊斯兰教经文学校。他学会了阿拉伯文字母后,就大量阅读和背诵他哥哥巴勒巴依收藏的民间文学作品,到十六岁时为止,他已经熟读了几十部民间长诗,并且也背熟了《玛纳斯》。坚强的毅力,使朱素普·玛玛依熟记了《玛纳斯》的二十多万行。此外,他还能演唱别的民间长诗多部。朱素普·玛玛依为我国抢救《玛纳斯》作出了很大贡献。他曾是是中国文联委员、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理事、新疆文联副主席、新疆柯尔克孜自治州政协委员、阿合奇县政协委员。 
  
“文化大革命”中故去,属于冲把额什部落的乌恰县著名的“玛纳斯奇”艾什玛特(ЭШМАТ)去世时八十多岁)也是一位了不起的民间歌手。1961年,我们在乌恰县记录了他演唱的第一部11070行,第二部6390行。他虽然演唱的不如朱素普·玛玛依的多,但是他演唱的变体的内容和语言都有独特之处。艾什玛特一生中,经常在乌恰县境内演唱《玛纳斯》,颇受当地柯族人民的尊敬。 
    
另一位著名的“玛纳斯奇”是乌恰县的铁木尔(ТЕМИР),他属于冲巴额什(ЧОҢ БАГЫШ)部落,今年七十多岁,仍健在,现在乌恰县托云(ТОЮН)公社。他在1961年,给我们演唱了第二部《塞麦台依》的5000行,还演唱第一部、第三部的片断。他在讲述玛纳斯诞生时,不像一般“玛纳斯奇”那样,说玛纳斯是加克普(ЖАКЫП)的妻子奇依尔迪(ЧИЙИРДИ)在树林中生下的,而是说加克普在一个山洞里的金子摇篮里捡来的。铁木尔演唱的虽然不如上述“玛纳斯奇”演唱的长,但其语言很美,艺术性强。 
   乌恰县的“玛纳斯奇”玛木特·木萨(МАМЫТ МУСА),也能演唱史诗《玛纳斯》一、二、三部的一些片断,此外,1961年时,乌恰县的阿布什·玛买特(АБЫШ  МАМБЕТ)、阿图什(АРТЫШ)县的阿瓦孜(АБАЗ)、奥斯曼·纳玛依( ОСМОН  НАМАЙ)、阿克陶(АК-ТОО)县的阿勒(ААЛЫ)等许多民间歌手也能演唱史诗一、二部的某些片断。 
    1979
年冬,我们去新疆征求柯尔克孜族族人民对《玛纳斯》第一部柯尔克孜文油印资料本的意见时,还了解到,那时还有约近三十个“玛纳斯奇”分散在各个州县。据说,在乌什县加满苏公社,还有一位女“玛纳斯奇”。 从上述情况看来,我国新疆的“玛纳斯奇”还是比较多的,但是这样“玛纳斯奇”,多数都已年迈,需要尽快地抢救他们所演唱的材料。 
                                        

    

《玛纳斯》的学术价值早就引起了学者们的重视。国外一些学者,不仅记录、翻译了这部史诗,而且还写了不少研究论文。了解国外的这些情况,对我们搜集、翻译、整理和研究《玛纳斯》,是有一定参考价值的。 
      16
世纪,毛拉·赛夫丁·依本·大毛拉·沙赫·阿巴斯·阿赫色坎德(МОЛЛА  САЙФДИН  ИБН ДАМоЛЛА   ШАХ  АБАС  AХСКЕНДЕР) 在其波斯文《史集》一书中,就提到了玛纳斯。他说玛纳斯的战士多是由住在新疆叶城一带属于克普恰克部落的人组成,但这本书并没有把《玛纳斯》的诗句记录下来。 
   
十月革命前,最早记录发表《玛纳斯》的,一个是19世纪50年代化装成商人,入我南疆柯族地区搜集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情报的哈萨克贵族出身的军官乔坎·瓦利哈诺夫(ЧОКАН  ВАЛИХАНОВ) ,另一个是俄国突厥学家拉德洛夫(РАДЛОВ) 乔坎·瓦利哈诺夫在其1861年出版的《准噶尔概论》一书中,介绍了《玛纳斯》的主要情节,并第一次用柯语记录了《阔阔托依的祭典》这一节。在他听到的变体中,说玛纳斯娶卡尼凯是因为他父亲加克普去卡拉汗那儿说亲,卡拉汗不同意,而玛纳斯便把卡尼凯强娶来了;说阔阔托依的“阿依勒”(牧村)不在塔什干附近,而是在伊塞克库勒(热湖)附近;说在阔阔托依的祭典上捣乱的孔吾尔拜(КОҢУРБАЙҚ的交劳依(ЖОЛОЙ)是被玛纳斯战死的,而玛纳斯又是被涅斯卡拉(НЕСКАРА)打伤而后死去的。乔坎·瓦利哈诺夫没有把《玛纳斯》的这一变体记全,主要记下了《阔阔托依的祭典》这一节。 
   
拉德洛夫于1862—1869年间,曾在西伯利亚及中亚一带调查北部诸突厥民族的民间文学资材,他先后在特克斯和楚河一带柯族地区,搜集了不少的《玛纳斯》材料。他在1885年出版的《北部诸突厥部落的民间文学典范》第五卷《奇石柯尔克孜的方言》一书中,收进了下述材料: 
《玛纳斯》1—368页 
玛纳斯的诞生1—6页 
阿勒玛木别特(拉德洛夫协作的“阿勒江别特”)成为穆斯林、从阔克确出出走及投奔玛纳斯6—61页 
玛纳斯与阔克确之战,娶卡尼凯;玛纳斯死后复活61—140页 
包克木龙140—205页 
阔孜卡曼(拉德洛夫写作“阔斯曼卡”,可能这是柯语“S”土语的特点)205—280页 
赛麦台依的诞生280—312页 
赛麦台依312—368页 
《交劳依》(拉德洛夫写作“瑶劳依”)369—525页 
《艾尔·托什吐克》529—589页 
   
上述材料共12454行,其中《玛纳斯》第一部为9449行。这些材料都是用斯拉夫字母记录的柯尔克孜语。不久,拉德洛夫便用德文翻译发表了这些材料。拉德洛夫记录的这份材料不全,有遗漏,记的音也不够准。另外,材料本身的诗句上也不够优美。 
1898
年,在喀山,用阿拉伯文字母(语言是柯语)第一次出版了“玛纳斯奇”特尼别克演唱的史诗第二部《赛麦台依》的片断。 
    1911
年,匈牙利人阿勒玛色(АЛМАС)在布达佩斯又用德文发表了《赛麦台依》的片断《英雄玛纳斯与其儿子赛麦台依告别》。 
十月革命后,1922年,首先记录了吉尔吉斯斯坦著名的“玛纳斯奇”萨额木拜·奥劳孜巴考夫演唱的《玛纳斯》的第一部。 
    1925
年,在莫斯科用阿拉伯文字母再次出版了特尼别克(ТЫНЫБЕК)演唱的《赛麦台依》的第一册。 
    
从1931年起,苏联在吉尔吉斯斯坦有计划的进行了《玛纳斯》的搜集、记录工作。他们共记录了《玛纳斯》的第一、二、三部的十三种变体。其中,第一部的九种变体,第二部的五种变体,第三部的三种变体。据苏联出版的材料介绍说,以上各种变体材料共有一百万行。 
   
在30年代,苏联用俄语和柯尔克孜语出版了《玛纳斯》的一些片断,并发表了一些评介文章的介绍“玛纳斯奇”的文章。 
    1937
年,法国巴黎出版的名为《欧洲》的一本杂志上,发表了《玛纳斯》第一部中《远征》的片断。 
    1940
年,在苏联伏龙芝用柯语出版了萨额木拜·奥劳孜巴考夫(САГЫМБАЙ  ОРОЗБАКОВ)演唱的《玛纳斯的童年时代》。 
     1941
年,在伏龙芝用柯语出版了《玛纳斯》片断的小册子,如《阿劳凯汗(АЛЛООКЕ  ХАН)》、《卡尼凯的故事》、《玛纳斯之死》、《玛纳斯的诞生和童年时代》、《玛纳斯的首次征战》、《玛纳斯与都布尔汗(ДУБУР ХАН)之战》、《赛麦台依从布哈拉来到塔拉斯》等,并用俄语发表了《远征》的一节。 
     
同年,土耳其《瓦尔勒克》(ВАРЛЫК)(《存在》)杂志用土耳其文连续发表了三篇评介《玛纳斯》的文章。 
      1942
年,在伏龙芝用柯语出版了《玛纳斯》第一部《远征》一节的片断,还出版了《赛麦台依》的片断《角斗场》,并出版了介绍演唱《玛纳斯》的民间歌手的《玛纳斯奇们》一书。

同年,在阿拉木图用哈萨克语翻译出版了《远征》一节的片断。 
     1944
年,在伏龙芝出版了萨额木拜的《首次远征》,并在俄文的《现代吉尔吉斯斯坦》10月号上,发表了《远征》的片断。 
    1946
年,在莫斯科用俄文出版了《玛纳斯》的《伟大的进军》(即《远征》)一书,共372页,附有竟会的插图的一个长篇序言。 
   
同年,立陶宛文《胜利》杂志的第一期上介绍了史诗《玛纳斯》。 
    1950
年,用立陶宛文翻译出版了利普肯写的中篇小说《慷慨的玛纳斯》。 
    1952
年,在苏联伏龙芝召开了由全苏联研究《玛纳斯》学者参加的《玛纳斯》科学讨论会。与会者一致肯定《玛纳斯》是一部富有人民性的优秀文学作品。会上宣读的报告有: 
包劳夫考夫 (БОЛОВКОВ)《柯尔克孜史诗〈玛纳斯〉的人民性问题》; 
包格达诺娃(БОГДАНОВА的《论史诗〈玛纳斯〉的人民性》; 
加克什叶夫(ЖАКШЫЕВ)的《论史诗〈玛纳斯〉早期的记录稿》; 
克里木江诺娃(КЕРИМЖАНОАВА)的《〈玛纳斯〉的变体》; 
套考木巴叶夫ТОКОМБАЕВ)的《论〈赛麦台依〉的人民性的问题》; 
色德克别考夫(СЫДЫКБЕКОВ)的《〈玛纳斯〉三部曲之一的〈赛依台克〉》; 
克利毛维赤的КЕРИМОВИЧ)《史诗〈玛纳斯〉的研究情况及其任务》。 
   
通过这次科学讨论会,总结了苏联三十年来进行《玛纳斯》工作的经验教训,并提出了尽快用柯语出版史诗《玛纳斯》一、二、三部的计划。 
  
同年,在英国伦敦,根据拉德洛夫记录的材料和1946年莫斯科版的《玛纳斯》出版了《玛纳斯》的英文译本《英雄的诗》。 
   1958
年,在伏龙芝出版了柯语《玛纳斯》第一部综合整理本(共一、二两册,前者303页,后者318页)。同年,又用俄文出版了中篇小说《慷慨的玛纳斯》)。 
1  959
年,在伏龙芝出版了柯语《玛纳斯》第二部《赛麦台依》综合整理本,共324页。 
同年,土耳其的《土耳其语年鉴》上,刊载了评介《玛纳斯》的文章。哈萨克斯坦研究《玛纳斯》的作家阿乌艾佐夫,在阿拉木图用哈语和俄语发表了研究《玛纳斯》的论文。 

1960年,伏龙芝出版了第三部的柯语综合整理本《赛依台克》。至此,苏联柯族人民中流传的《玛纳斯》一、二、三部,已全部整理出版。同年,莫斯科又出版了俄文的《玛纳斯》,共309页,其中包括《玛纳斯的诞生》、《阔阔托依的祭典》……以及《英雄之死》等节。 
   1961
年,苏联哈萨克作家阿乌艾佐夫(АУЭЗОВ)在阿拉木图又出版了研究《玛纳斯》的著作《各种年代的思想》。莫斯科出版了研究论文集《柯尔克孜英雄史诗〈玛纳斯〉》,共收进论文九篇和一个目录,全书374页。
   1965
年,伏龙芝出版了玛木套夫(МАМТОВ)和阿布德勒达叶夫(АБДЫЛДАЕВ)用柯语合写的《史诗〈玛纳斯〉研究中的某些问题》。同年,法国巴黎用法语翻译出版了《玛纳斯》的片断《艾尔·托什吐克(ЭР  ТӨШТҮК)的惊险奇事》。 
   1968
年,伏龙芝出版了俄文的《柯尔克孜人民的英雄史诗——〈玛纳斯〉》。 
   1974
年,莫斯科出版了日尔孟斯基(ЖЕРМОНСКИЙ)著的《选集》(突厥英雄史诗)。 
   1977
年,英国牛津大学出版了《玛纳斯》的片断《阔阔托依的祭典》。 
近些年来,苏联还用塔吉克、乌兹别克等文字翻译出版了《玛纳斯》,发表的论文也不少。关于《赛麦台依》的研究专著也有用柯语出版的。 
   
据法国专门研究柯尔克孜民族民间文学的莱米·岛额(РКМИ  ДОР)教授讲,他到阿富汗巴达赫(БАДАХ)山一带柯族地区调查过,他说阿富汗柯族地区的《玛纳斯》,与苏联出版的《玛纳斯》有不同的特点。 
   
过去,国外研究《玛纳斯》的人,多是根据苏联出版的《玛纳斯》进行翻译或研究。1979年,日本女留学生乾寻,根据我国“文化大革命”前公开发表的材料,译成了日文,共8000行。不久前,她来信讲,要在日本分期陆续发表介绍。 
   
到1980年为止,在国外,《玛纳斯》或其片断已有俄文、德文、英文、法文、土耳其文、哈萨克文、乌兹别克文、塔吉克文等文字的译本了。 
    
我国对史诗《玛纳斯》的搜集、记录工作,在解放前只限于柯族人民对手抄本的民间传抄,有计划的搜集、记录工作是解放后才开始的。 在党的民族政策的指引下,解放初期曾进行过两次大规模的柯语方言调查。在这项工作过程中,曾搜集、记录过《玛纳斯》的一些片断。 
      1960
年,中央民族学院语文系柯尔克孜语班师生在柯族地区实习时,曾与新疆文联下去组稿的同志共同协作,记录、翻译了史诗《玛纳斯》的第二部《赛麦台依》,发表于《天山》(汉文)杂志1961年1月号、2月号和同年的《塔里木(ТАРИМ)》(维文)杂志上,引起了有关单位和读者们的重视。 
     1961
年,在中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的领导下,由新疆文联、新疆文学研究所、中共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州委宣传部和中央民族学院等单位共同组成了《玛纳斯》第一部的汉文译文资料本。 1961年12月14、15号的《新疆日报》(汉文)上,发表了朱素普·玛玛依演唱的《玛纳斯》第一部片断的汉文译文。 
     1964
年,由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中国作家协会新疆分会、中共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州委宣传部和中央民族学院又组成了《玛纳斯》工作组,再次深入柯族地区进行并补充调查,并进行了校译、注释等工作。这次除补记了朱素普·玛玛依上次未唱完的材料外,还搜集了史诗《玛纳斯》的其他变体多种以及一些手抄本等材料,并重新校对了过去的全部译稿。前后两次大规模的搜集调查,共访问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境内的“玛纳斯奇”七十多位,搜集了史诗的各种变体共五十多万行材料。 
    
粉碎“四人帮”以后,我向中央有关领导部门打了报告,建议尽快组织《玛纳斯》的抢救工作。经国家批准后派我去新疆把演唱大师朱素普·玛玛依接来北京,住在中央民族学院,重新组成了《玛纳斯》工作组,任命我为组长,开始了抢救工作,史诗《玛纳斯》获得了新生。

《玛纳斯》工作组从1978年12月又恢复了工作,从朱素普·玛玛依接到北京后,我们又重新补记了“文化大革命”中丢失的材料和新演唱的《玛纳斯》第七、第八部。我们还重新汉译了第一部的近两万行材料。我们油印了史诗第一部的柯文资料本,分发给广大柯族同志征求意见。

 1979年7月号《新疆文艺》(哈文)杂志上,发表了朱素普·玛玛依演唱的第二部《赛麦台依》片断的哈萨克文译文。 1980年1月号《新疆文艺》(维文)杂志上,发表了朱素普·玛玛依演唱的第一部《玛纳斯》片断《玛纳斯的婚事》的维吾尔文译文。

1979年冬天,工作告一段落,我亲自又把朱素普·玛玛依送回了他的家乡----- 新疆克州阿合奇县。

以上的情况是我1979年冬天把朱素普·玛玛依送回他的家乡后于1980年写过的一篇简介性文章草稿。现在拿出来供大家了解我学习史诗《玛纳斯》的经过及体会和我国最初记录、翻译和研究的情况。



上一篇:我学习《玛纳斯》的经过及体会(一)
下一篇:我学习《玛纳斯》的经过及体会(三)
(作者:胡振华  / 编辑: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