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纳斯是柯尔克孜族英雄史诗《玛纳斯》中的人物。《玛纳斯》是流传在柯尔克孜人民口头的长篇英雄史诗,是世界文学艺术殿堂中的璀璨瑰宝,在中亚文学史上占有显赫的地位。史诗叙述了玛纳斯一家子孙八代领导族人反抗异族的掠夺与奴役,为争取自由,不畏艰险、奋勇拼搏的英勇事迹,歌颂了人民追求美好生活、向往伟大爱情的理想和心愿。在我国,柯尔克孜《玛纳斯》和藏族《格萨尔》、蒙古族《巴拉根仓》并称三大史诗。
吉尔吉斯独立以后,玛纳斯作为柯尔克孜民族精神的化身成了宣示民族意志、精神和理想的最重要的符号,街道、建筑、钱币、雕塑、音乐等等文化中无处不在。
我们第四天的活动,东道安排只是去位于比什凯克北部的玛纳斯公园去看看,留出时间准备去伊塞克湖的物品、行囊,然后去品尝当地美食。
玛纳斯公园在比什凯克城北。这里是首都的高档住宅、外国使馆区,新建的中国使馆也在该区。因为再往里走,就是总统官邸的缘故吧,这里没有高层建筑。公园入口处,几个工作人员坐在长凳上聊天,懒懒地示意我们要买票,也是20索姆。公园大约是独立以后新建的,主题是玛纳斯、雄鹰、战马,吉尔吉斯货币上所体现的这三个最重要的元素在公园里再次地被强调,成为建筑符号;进去以后,地势渐次增高,两边的甬道有一些描述玛纳斯故事的雕塑,艺术性依然是很有前苏联味儿。这些文化符号强烈地宣示着吉尔吉斯精神和意识,以至于你自然会感到这里更像是一个集会、受熏陶的地方。
我已在前几篇里多次的用了宣示这个词。一个被强大的俄罗斯管制下独立出来的弱小民族的新国家,他们的心情、心态我多少是能体会一些的。他们没有自己的文字,他们马背上悠远而模糊的历史隐藏在生生不息的青草底下,流传在传唱于民间艺人口口相传之中,这样的表达方式也许最符合他们今天的自己。山鹰代表着民族的精神,因此,所有的建筑都是山鹰造型,所有建筑顶上必有一只雄鹰振翅欲飞。豪华的铜质大门大约很费了些金钱,呆板机械的建筑重复地扎推儿排列,虽然建筑无论材质、施工都显得很粗糙,但这些正好显示出这个尚不成熟的新国家向世人表达自己的心情是多么地强烈和急切。
正要离开时,一队婚车来了。发烧级的汽车喇叭播放着欢快的吉尔吉斯民族音乐,身着西服艳妆的伴娘伴郎簇拥着一对新人;已经有人喝醉了,唱着舞着,进入玛纳斯公园…尽管这些吉尔吉斯人讲着俄文、身着西服、婚礼也与他们的传统相去甚远,但他们愿意来到这个历史厚重的公园,接受祖先玛纳斯的祝福。这景象似乎是对“宣示”这个词的又一补充和解答。
薇拉、杰克的超市在首都的一个商城,不大,但位址很好,以经营中国食品、佐料、茶叶为主。几个店员都是当地人,跟着他俩已有多年了。因为有相当多的中国人在这里经商工作,也因为中国餐饮在这里有相当大的吸引力,所以超市的生意不错。曾经的二次动乱大火没有摧垮他们,除了坚强意志,这也是得以生存的原因。
我们在汽车后备箱里装好酱油醋挂面等野餐食品后,又去公园那个方向的一处吉尔吉斯人经营的民族餐馆去吃晚饭。因此,我们等于在同一天、同一个方向上穿越了两次。结合这三天以来的行车感觉,吉尔吉斯人的行车的文明足以弥补其道路的老旧落后;没有几个交通警察、没有分道护栏、没有道口的交通指挥,禁行和禁止标志也并不多见了,但人车各行其道、礼让三先,做得很好,少有事故,更难见为行车摩擦而吵嘴打架的。目睹此情,我想如果是我们的那些开车的大爷,不把比什凯克堵得死死的才怪!我坐在车上,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这是国家不到六百万人,却有八百多万辆汽车,人均汽车拥有量很高。虽然这些汽车没有一辆是自己制造的、且大部分是转手的二手车,至今还有不少前苏联的老旧汽车。汽车是不吃草的骏马,它更能体现马背民族有一种对速度天生的追求和迷恋;昨日之吉尔吉斯人以驭马骑术为荣耀,今日之人则当然地以驾车技巧为炫姿。当我们还向苏联老大哥学习制造汽车的时候,他们早已在前苏联的体制下,享受了汽车给生活带来的便利和乐趣。因此,汽车文化、行走规则的植根早于我们好几代人,这便是为什么数量庞大的汽车、老旧的公路、不多的交警,而首都比什凯克的交通状况要优于中国那些公路设施很先进的城市的原因。当然,硬件不硬仍然制约着他们,亟待发展和解决,这也是中国的又一商机。
订好座位的玛纳斯风味餐厅在一处山坳里,建筑似乎是仿照中国农家乐的,就地取材、简单隔断、标记化的装饰,餐品是地道的柯尔克孜风味:马奶酒、马肉、马肠子…古兰经不禁食马肉,柯尔克孜吃马肉可能与这个民族的养马历史有关,中国的回族一般是不吃马肉的,这也可能与马的稀罕精贵有关。
吉尔吉斯斯坦是伊斯兰教居主要地位的多宗教国家。人口577.6万,主体民族吉尔吉斯人人口为419.3万人(2014年),占总人口72.6%。他们信奉伊斯兰教,属逊尼教派。信奉伊斯兰教的还有乌兹别克、哈萨克、鞑靼、维吾尔、塔吉克和东干等民族。伊斯兰教在吉尔吉斯斯坦传播始于公元9~12世纪。在浩罕汗国统治时期,行政当局把推行伊斯兰教作为其政策的一部分。在吉尔吉斯斯坦各战略要地修建清真寺,指派毛拉进行传教活动。不过当时多数吉尔吉斯人过着游牧生活,很少到清真寺去。19世纪60~70年代,吉尔吉斯斯坦被沙俄吞并后,一批乌兹别克和鞑靼族毛拉前来传教,但多数吉尔吉斯人对伊斯兰教教义仍不甚了解,也不认真履行宗教仪式,对伊斯兰教五功中的任何一功都不经常去做。十月革命后,吉尔吉斯实行全苏统一的政教分离的宗教政策,在左的思想指导下对宗教实际上采取了限制措施。正常的宗教活动受到压制,伤害了宗教徒的感情。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在戈尔巴乔夫倡导的公开性和民主化的气氛下,吉尔吉斯地区同原苏联其他地区一样,宗教徒人数和清真寺数目大幅度上升,出现了宗教复兴现象。
如今,吉尔吉斯斯坦独立建国已有二十多年了,宗教的地位和影响有了更为重大的发展。如今,在比什凯克,你可以从商店饭店看到土耳其的影响力,而土耳其人出资修建的豪华、精美、气派的清真寺所具有真正影响力则很难被我们这些外人所感知。但是,吉尔吉斯对反恐的态度是很坚决的。新疆的分裂分子在吉只能偷偷摸摸、不敢公开活动,我们到达之前不久,吉国的军人在山中歼灭了二十多个非法越境企图搞圣战的新疆“东突”暴徒。
中国的影响力是中吉友好关系的基石。而地处欧亚大陆中心,与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民族的历史渊源,以及与俄罗斯近代史中的恩怨,吉尔吉斯采取与中国真诚友好,依赖中国发展本国经济的道路是他们正确不二的选择。
上一篇:中国银行业服务“一带一路”研讨会在京召开
下一篇:俄罗斯经济困境与借鉴:莫斯科不相信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