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新观察网3月21日电 1873年3月,诺贝尔和平奖的创立者瑞典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二哥罗伯特·诺贝尔,在俄罗斯帝国的遥远边疆——里海西岸的重镇巴库买下了一家小型炼油厂,1876年,首批由诺贝尔工厂提供的照明煤油进入彼得堡市场,价格比美国货低了30%。1884年后达到1080万桶,相当于美国产量的1/3,其中一半的产量来自诺贝尔兄弟公司,诺贝尔兄弟曾得意地对其股东说:“美国煤油已经被彻底逐出俄国市场。”面对俄国石油的销售攻势,美国人千方百计加以阻挠。1885年11月,洛克菲勒打出“价格牌”美俄石油商人1894年又展开一波全球价格战,结果全都“赔本赚吆喝”,直至高加索1904年油田被石油工人罢工引起的战争所破坏。
1973年,苏联60%的外汇收入来自于针对西方的油气出口。在1973年的几个月里,原油价格从3美元快速拉升至12美元,涨幅达到400%,石油出口的收入,成为了冷战时期苏联赖以维持军备建设的关键。然而好景不长,85年,军备竞赛如火如荼的档口,美国诱使沙特大量增产,导致油价从30美元快速暴跌至10美元,尽管之后一度反弹回15美元,但是仍然无法拯救苏联财政垮台的宿命,四年后,苏联解体,美国赢得冷战。
大家都知道,美元作为世界性货币坚挺地位,是被全球60%资金所围绕的石油结算所支撑的,因此美国对石油的控制是其对全球经济控制和掠夺的基础保障,因此货币战争的核心是石油战争。而美俄石油战争历时已久,可谓世纪之战。
值得一提的是,1990年苏联解体之后,中国的改革开放风头正劲,市场化改革初露端倪。而这同样带来了巨量的原料需求,于是,美国连同西方国家借着这种需求全面抬升中国需要的大宗商品价格。最明显的是在08年,原油价格在短期由60美元飙涨到140美元。也许只是部分利益团体借势打造,但一倍半涨幅的背后,美国通过原料价格转嫁他国经济危机的目的也是无法否认的。只不过,当时的中国更狠,直接祭出了四万亿,原料升值带来的制造业压力,被财政政策有力对冲。
2014年10月13日俄央行60亿美元拯救卢布计划失败,这个时候中国及时“雪中送炭”:中国人民银行与俄罗斯联邦中央银行签署了规模为1500亿元人民币/8150亿卢布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协议签订不到十天,价值已贬近20%。表面看是中国亏大了,但在关键时刻中国的力挺,不仅挽救了俄罗斯,更能携手俄罗斯共同抗衡美国,其意义绝不能从数字角度去计算,可以看做是经济上的抗美援俄。更何况俄罗斯为了拓展外汇渠道,将大批先进的高尖端科学技术和军事技术和军事装备,以及低价的石油天然气大量出售给“不差钱”的中国,中俄在全球的话语权急剧增高。
美国此轮经济的复苏就是全赖于页岩油所带动的整个油气产业链,油价的大幅下挫对页岩油的产业链将有致命性的打击,换句话说也就是对美国的经济复苏是至关重要的。沙特为什么有底气不减产,沙特人说的已经很明白了:美国也是石油的出口大国,美国不急我们当然也不用着急的。
普京看的也很明白,多次在公开场合声称油价的下跌只是暂时的,世界经济是无法承受油价下跌所带来的危害的,当然普京所说的世界指的只是俄罗斯和美国,普京很清楚俄罗斯和美国在油价上有着一致的利益。
说到俄罗斯的进攻战略,俄罗斯除了有逼美谈和的目的,还有借机控制中东石油国家,摧升石油涨价的目的。而奥巴马解禁美国石油出口的招数,显然会加大普京用橄榄枝和拳头干预中东石油价格的决心。如果普京在2016干预中东石油价格的策略成功的话,就完全可以抵消美国石油出口给俄罗斯带来的不利。更何况美国虽然是世界第一石油大国,但他同时也是石油消费大国,而且美国的军事野心也注定他要留有相当的石油储备。与中东产油国相比其出口能力是有限的。因此普京只要掐住中东石油价格的脖子,俄罗斯就会立于不败之地。(财经前瞻 俄罗斯环球零距离整理发布)
上一篇:早在160年前 马克思就构想了“一带一路”
下一篇:莫洛夫:俄罗斯人为何不怕中国索回西伯利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