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加入收藏

1420年, 一支从甘肃穿行的中亚使团(组图)

时间:2016年03月08日  信息来源:网易新闻   字号:

1420年, 一支从甘肃穿行的中亚使团(组图)

讲述人:张智 甘肃本土历史文化研究者

1420年, 一支从甘肃穿行的中亚使团(组图)

丝绸之路上的驼队

1420年, 一支从甘肃穿行的中亚使团(组图)

清初丝绸之路地图

1420年, 一支从甘肃穿行的中亚使团(组图)

丝绸之路上的胡商雕像

跋涉在沙漠中,每隔一天或者两天,才能得到水;整整持续了近半个月,才走出沙漠。随即,迎接他们的是:欢快的草地,干鲜水果和各种食品……这是《沙哈鲁遣使中国记》中的一个细节。此时,正是1420年夏天。

沙哈鲁是中亚帖木儿帝国的君主,1405年到1448年在位,他是帖木儿的第四子,因都城在哈烈。《明史》中其称为哈烈国。明永乐年间,永乐皇帝和波斯沙哈鲁之间,有过长时间、大批量的使节往来。按照《明史》的记载,至少有9个波斯使团来到中国。

不久前,热播的纪录片《金城兰州》第二集《枢纽》,就用大量的篇幅,以情景再现的方法,展现了1420年,沙哈鲁使节在金城的场景,有驿站的,有驼队的,也有忙碌的官吏。沙哈鲁使团穿行甘肃境内时,他们看到的是不是这个场景呢?

在沙哈鲁使团中,有一个画师名叫盖耶速丁。他作为沙哈鲁的儿子贝孙忽儿的代表,参加了这个庞大的使团。也用日记的方式,记载了所看到的一切。这就是后来的《沙哈鲁遣使中国记》一书。

1420年,这支庞大的使团,究竟是怎么从甘肃穿行的呢?他们又看到了什么?

今天,就让我们聆听一段六百多年前的故事。

玉门附近,一场盛大的宴会

为什么会有一支庞大的中亚使团来中国呢?这就要从明永乐时期,和中亚之间的交往说起。当时双方使者频繁往来。在中国方面出使沙哈鲁的使节有陈诚、李达等,他们写下了《西域行程记》和《西域番国志》,记述了哈烈等地的地理及风土人情。而沙哈鲁使团则以中亚人的目光,记述了沿途山川地貌风土人情。

沙哈鲁使团是1419年11月24日离开哈烈,路上走了一年又二十天,于1420年的12月14日抵达北京,他们在北京停留了5个多月,于1421年5月18日离开,路上又经过了一年多,于1422年8月29日回到哈烈。因而,他们是1420年经过甘肃的。

参加这个使团的不仅有沙哈鲁王代表,他五个王子也派了代表参加。使团首领是沙的·火者。画师盖耶速丁·纳哈昔,是沙哈鲁王最有才华的儿子贝孙忽儿的代表。盖耶速丁出发前,受到王子吩咐,把每件值得记录的事情都记下来。这才有了这份珍贵的行程日记。这里面有个误区,以前从英译本翻为中文时,误将贝孙忽儿也列到了使团中。

一路向东,1420年夏天(7月25日),抵达吐鲁番一带,随即穿越新疆和甘肃之间的沙漠戈壁区,民间俗称八百里瀚海。这次穿越沙漠,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水源稀少,每隔一天或者两天才能得到水。走了17天后,才抵达距肃州城有10天路程的地方(今玉门一带),算是进入了甘肃境内。

迎接他们的是一个规模盛大的欢迎宴会。同时,中国官吏再次对他们使节团的人数进行了登记。这时,沙哈鲁大王子的人已经离开,另一个王子的人还没有到。即便如此,使团的成员也高达510人。第二天,驻扎在甘州的行政长官王大人,专程率领一支规模达五六千人的骑兵队伍来迎接他们。同时,举行了更加盛大的宴会。

盖耶速丁看到中国军队训练有素,部队扎营方方正正,如同用罗盘和尺子量过的一样,帐篷之间用绳索拧结,四面各开一个门,军营中间是一个面积达900平方米的高台,宴会就在这里举行。盖耶速丁欣赏了中国特有的杂技,称它们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杂技的表演者头戴制作成各种野兽的面具,进行表演。他发现,这种面具制作非常精良。从耳边看,看不到缝隙,似乎和他们所扮演的野兽连为一体,似乎过年社火中的大头娃娃。

在这场宴会上,他们看到许多闻所未闻的蔬菜。主办方制作了大量的绢花。负责的司礼官员,和使团成员干杯,随从则提着一个篮子,和他碰杯的人,头上都要插上一支绢花。很快,整个会场就成为玫瑰花坛。这次欢迎宴会后,他们继续出发,又在沙漠中跋涉了十天,才抵达肃州。

肃州是他们在甘肃境内遇到第一个大城,在肃州他们会看到些什么呢?

肃州甘州,驿站宾至如归,烽火传信快如风

从玉门到肃州,依旧要穿越沙漠,为此他们准备了10天的粮食。行走了几天后,他们抵达一个要塞。盖耶速丁将这个地方称为合剌瓦勒,在波斯语中,这是哨兵守卫的意思,也就是一个哨卡。这里应该是嘉峪关。

这是一座非常坚固的堡垒,城墙高大,四周挖有深深的壕沟,只有一条道供人们进出。当他们进入堡垒后,守卫再次对使团人数和名字进行了清点登记。

过了嘉峪关,很快就抵达了肃州。实际上,使团并不住在肃州城内,而是被安置到肃州门口附近的一个驿站。驿站内,几乎包办了他们所需要的一切,先登记了他们的行李和马匹,然后交给他们的可靠仆人管理。使者所需要的马匹、食物、寝具都由驿站提供。不仅如此,驿站每天晚上还给他们一套丝绸睡衣,还派了一名仆人。

在盖耶速丁眼中,肃州城和他们在玉门看到的那座军营布置差不多,都是方方正正的,像使用罗盘和尺子画出来的。城中心的市场宽达50正规码(沙哈鲁的计量单位),街道都用水喷洒过,打扫得干干净净。盖耶速丁甚至认为,油倒在那里也能再收起来。每个广场都有小亭子。城墙的防御设施比较好,不仅每隔二十步就有一个棚子,而且每座城门还有一座两层的阁楼。

从肃州到北京要经过99座驿站。盖耶速丁对沿途烽火报警体系非常感兴趣。他说烽火台是一个有20码高的房子,总有十多人守卫,一旦发现有敌军靠近,这些人就点燃烽火,迅速传递军情。一天一夜后,就能知道三个月路途之遥的地方发生的事情。烽火台的守卫大概十天一轮换,因而他们的警惕性很高。

兰州,走黄河浮桥,人美,城更美

离开肃州后,他们继续沿着丝绸之路,向东前进,下一个目标将是甘州。在甘州和肃州之间,有九个驿站。不过,路上驿站和他们在肃州城边住的驿站提供的服务不一样。

沿途的驿站根据他们的身份提供各种食物,有牛肉、鸡、鹅等肉食,也有米酒、米醋,还有泡菜、蔬菜。每个驿站为他们提供450匹快马和快骡。此外,还有五六十辆车。每到一地,当地官员都要宴请使者。这些记载为我们保存了明初丝绸之路沿线交通设施的状况。

他们到甘州已经是9月20日了。他记述了甘州大佛寺等寺院。尤其难得的是,他详细记载了张掖木塔的情形,说这座八角形的塔,有十五层,整个木塔用光滑的木头建成,上面又涂了金粉。一根固定在塔中心的铁柱子,自下而上穿到塔顶。底端则是一块铁板。人们能够不费什么力气,就将塔旋转。

在甘州,他们将行李和牲口存在驿馆,仅仅带了进献给皇帝的礼物,就继续出发了。

1420年10月22日,他们抵达哈利沐涟(黄河)。盖耶速丁没有说明到了哪个城市,但依照所记述的情景人们认为是到了兰州。画师看到,河上有一座由二十三艘船搭成的桥。这座桥非常好看,也很坚固。横跨在黄河上的铁索链如人腿般粗细,铁链的两头各拴在如人腰般粗细的铁桩上。人们用大钩将船连接起来,上面铺上木板,非常平坦。所有牲口毫无困难地从桥上通过。河对岸是一座大城市。

在兰州,使臣受到迄今为止最盛大的筵席款待。此城中有一座极其壮丽雄伟的佛寺,三家大旅舍。此时,兰州手工业极其发达,他专门记述了各类精工巧匠都能在该城找到。令人惊奇的是,盖耶速丁说,“尽管中国人大多秀美,此城仍以美城而知名”。

可见,明初,兰州人的颜值是相当高。可以说是人美城更美。


相对而言,关于兰州的记述还是简单。不知是盖耶速丁记述的简单,还是后来,有人收录这篇文章时删节,抑或转译过程中被压缩了。这就不知道了。倒是纪录片《金城兰州》第二集中,用大量的篇幅情景再现了当年兰州的风貌,令人耳目一新。他们匆匆经兰州而过,就继续前往北京了。

1420年,这个中亚使团,虽然匆匆穿行于甘肃大地上,但却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资料,是古老丝绸之路的最好见证。

文/图 兰州晨报首席记者 王文元(资料图片由记者翻拍)

 


上一篇:代表建议解决新疆与中亚交往瓶颈问题
下一篇:西部钻探哈萨克斯坦再拓新市场
(作者:佚名 / 编辑:Y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