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兰州8月7日电 (崔琳)时下,散居中亚的中国西北回族后裔“东干人”,仍然对中国有着深厚的感情。“在乌兹别克斯坦的‘东干村’任意拦下一名‘东干人’,他们完全可以用汉语进行交流,饮食方面依然中意中国穆斯林菜饭,更为有趣的是结婚时,他们也讲究披红挂彩,保留着140年前陕西、甘肃的回族生活习俗。”日前,乌兹别克斯坦回族文化中心主席白东山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表示。
自幼受祖辈熏陶,白东山对中国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为了研究中国文化,我曾放弃了薪酬较高的中学校长工作,专门调研陕、甘饮食、民俗并撰写了报告。”他坦言,相对其他中亚国,乌兹别克斯坦的‘东干族’比较少,这种氛围中,语言是在不断萎缩的。
对此,西北师范大学国际交流处处长权晓辉介绍,2013年,在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和甘肃省政府的支持和资助下,该校开始通过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汉语言教育本科项目为东干族留学生传授中文,已成功举办两届。
权晓辉说,两年前该项目伊始,西北师范大学就先后前往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进行调研寻求合作,遗憾此前一直未予乌方取得联系。功夫不负有心人,刚于今年取得联系的乌兹别克斯坦回族文化中心主席白东山此番到访,给当地“东干人”打开了一条学习汉语的通道。
白东山解释,他们保留的汉语是140年前的,是离开中国之前的汉语,如:把船叫水帆;飞机叫风帆。新鲜词汇如:互联网、雷达等就不知道如何用汉语讲了,语言更新受阻。然而,乌兹别克斯坦对学习汉语的人才非常重视,学好汉语后能当翻译,养家糊口没有问题,故而有大量人群排着队期盼能来中国学习汉语。
“这样一来,国侨办汉语国际教育本科班的开设就非常有意义了。”权晓辉称,当前“一带一路”的建设与甘肃向西战略的实施,早已为沿线“东干人”架起了一座富有亲情的桥梁,对帮助“东干人”传承中国文化同样大有益处。
权晓辉透露,目前西北师范大学两届的在校“东干族”留学生已达110人左右,他们中学习好的可以拿到汉语考试5级等级证书,交流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其次,该校对于“东干学生”的教学,更注重书写。
“很多时候,‘东干人’可能会讲汉语,但是能写汉字的人就非常稀缺了,所以这是一个重点。我们也希望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多地感知中国是什么样的,甘肃是什么样的,让他们了解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了解中国发生的变化,甘肃发生的变化,而不仅仅是学习汉语。通过语言的学习,希望他们对中国的了解是全面的,对甘肃的了解是全面的,这种血肉之亲,是割不断的,相信经过互动、交流、学习双方定能为丝绸之路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权晓辉如是说。
“东干人”是中国西北回民后裔,历史上曾两次迁居后逐渐定居在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是中国海外穆斯林侨胞中最大的群体之一。(完)
上一篇:中亚东干人,生活异域百年的“甘肃乡亲”
下一篇:中亚回族文化奠基人诞辰110周年 热爱中国古典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