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新观察网乌鲁木齐2月9日电(记者 古丽米娜·艾力哈孜)“3号线和6号线颜色比较接近,你们别搞错了。”孜亚提汗·阿依达尔汗一边打着电话叮嘱店里的工作,一边陪着三岁的孙子搭着积木,这幅日常景象让记者无法将眼前这位57岁的“奶奶”与高大上的锦衣华服联系在一起,她风趣地形容自己在家做“奶奶”,出门做“设计”,最近忙着照顾孙子,即使没有整天“泡”在工作室,但她依然没有放下手中的工作。
歌舞剧《阿嘎加依》服饰语言演绎出哈萨克草原文化
“阿嘎加依”的哈萨克语意为“古老的故乡”,生活在世界各地的哈萨克人,只要一提到阿嘎加依,就会想到阿勒泰的山山水水。2010年,由阿勒泰地区歌舞团打造的大型哈萨克民族歌舞诗《阿嘎加依》,采用哈萨克语和汉语双语形式演出,原汁原味地呈现出哈萨克族传统的历史文化。
2012年起,《阿嘎加依》走进北疆、北京、上海、黑龙江和吉林等地演出近90场。2014年,《阿嘎加依》踏出国门,在哈萨克斯坦、蒙古等国演出,拨动当地侨胞的心弦。这部被称为经典的作品中,独特的民族服饰、原生态的歌舞文化、超凡的舞美让观众享受到来自艺术的魅力,孜亚提汗·阿依达尔汗作为该剧的舞台服装设计师,让哈萨克民族服饰成为该剧的亮点之一。
孜亚提汗·阿依达尔汗在阿勒泰地区歌舞团担任高级舞台服装设计师,2009年,已经退休数年的她准备在阿拉木图从事舞台服饰设计研发工作,当年五月,孜亚提汗·阿依达尔汗正忙于筹办公司注册手续,一通来自家乡的电话让她放下一切,打道回府。
“单位让我参与《阿嘎加依》的服装设计,家乡举办这么大的歌舞剧,我肯定要回去出一份力。”孜亚提汗·阿依达尔汗说,这个决定是想检验自己二十多年来的工作成果,另一方面,想为培育她的地区歌舞团拿出自己的心意。
孜亚提汗·阿依达尔汗回到日常的工作状态,从始至终不错过一场节目编排。近90分钟的歌舞剧,有130余名演员参加,年龄最大的演员超过60岁,最小的只有5个月,随着编排内容的更改,服装设计方案在不断被修改。
“每组歌舞内容和动作都要研究透彻,这关系到服饰设计能否最大化地满足舞台效果,虽说是传统服饰,可艺术是高于生活的。”孜亚提汗·阿依达尔汗说,材料、风格、色彩搭配等因素如何能够应景,突出主题。
“其中的天鹅舞造型,我设计出好几种图案,翻书、看图册、研究布料以及舞蹈动作揣摩,这些细微之处都会影响舞蹈的整体效果。”孜亚提汗·阿依达尔汗说,研究布料的弹性、服装的样式以及哈萨克古籍的引用,都让服装不仅能表达美,还能展现文化内涵。
无论是动作笨重的黑熊舞、还是凌空荡漾的鹰舞,在《阿嘎加依》剧目中,很多服饰都形象的展现出原生态的元素,演员在表演中身着“硬装”却表现自如。
为此,孜亚提汗·阿依达尔汗提出“轻”的设计理念,与编导沟通中,考虑到每个舞蹈动作设计,服装是为了凸显舞台效果,既要美观也不能影响演员的肢体动作。
“鹰舞用了针织和欧根纱等面料制作,通过掏空花纹,减轻服装重量,既美观还舒适,所以材料的属性、质地、吸光度上研究可以尽可能的优化舞台服装的功能性。”
2010年初,孜亚提汗·阿依达尔汗设计制作的《阿嘎加依》舞台服装在自治区专业文艺汇演中获得服装设计一等奖,她如愿的为二十余载的工作划上完美的句号。正当孜亚提汗·阿依达尔汗在转身离场之时,《阿嘎加依》为她敞开一扇新的大门。
“客户突然间暴增,很多地方都来谈设计合作的事情,我们选择留在乌鲁木齐继续发展,开始租房、办理注册手续,购买设备,招聘人员,完成当时接下的订单。”
当年,孜亚提汗·阿依达尔汗成功设计制作青河县歌舞团上演的话剧《萨丽哈与沙明》和阿勒泰市歌舞团大型歌舞剧《迁徙之路》的舞台服装,2011年,她设计制作的90米达斯塔尔汗(餐布)和50层裙摆的哈萨克传统裙装获得大世界吉尼斯纪录。
从舞台到舞衣 蜕变寻求成就
1979年,毕业于新疆艺术学院美术专业的孜亚提汗·阿依达尔汗被分配到阿勒泰地区歌舞团工作,从画板中色彩斑斓的世界走向舞台背后的世界。
物资匮乏的时代,舞台布置所需要的材料屈指可数,如何能布置出形象的舞台,让舞美组的工作人员绞尽脑汁。
“雨景、草原景、月亮、雷电等幻灯片,这些简单的布置材料在当时已经算是难得的材料,一场演出需要两到三个小时,我们准备的时间有时需要耗费一天。”
孜亚提汗·阿依达尔汗边学习边摸索,她和同事们经常在演出前一天“霸占”着舞台,不停的更改、设计思路,能够尽善尽美地展现舞台效果。
“因为那个时候,演出服装款式单一,到哪演出都是那几套服装。”孜亚提汗·阿依达尔汗说,舞台设计有着很大的发挥空间,几乎天天接触灯光、幕布、色彩等“配角”,在悉心付出中,孜亚提汗·阿依达尔汗明白做一名合格的幕后对对一场演出完美落幕有多重要。
1985年,阿勒泰地区歌舞团的演出服装从上海定制改为自主创作,歌舞团将舞台服装设计制作的工作交给了孜亚提汗·阿依达尔汗。
舞台服装设计和舞台设计虽然都是为了渲染演出效果,但两者之间却有着明显的区别,孜亚提汗·阿依达尔汗在脑海中胶片般扫过节目演变历程,节目和舞台在不断被优化,服装也要升级,作为舞台艺术的一部分供观众欣赏。
在不断摸索与实践中,孜亚提汗·阿依达尔汗每天与各种布料打着交道,花帽、裙子,马甲,如何能够凸显传统歌舞艺术表现力,是她首要考虑的问题。随后的几年,在实践与图纸中游走,她对服装设计有了懵懂的认识,开始琢磨如何能让一件服装“活”起来。
1992年,去哈萨克斯坦深造的名额敲响孜亚提汗·阿依达尔汗家的大门,她受自治区人事和文化部门委派,赴哈萨克斯坦共和国《铁木尔别克朱尔根诺夫艺术与设计学院》攻读服装设计专业。
照顾两个孩子的重任托付给爱人,三年的学习时间,只有书信与思念,用简单的文字了解家里的一切,将热切的思念转化成学习的动力,虽说艺术无国界,但是由于没有俄语功底,孜亚提汗·阿依达尔汗边学习语言边吃透课程内容,在三年学习时间里,从“特困生”升级为“优秀生”,在专业的学习中,捕捉艺术的味道。
“从设计图纸到制作服装的全过程实践,这种专业锻炼非常难得,老师们传递的艺术理念至今都在影响我。”孜亚提汗·阿依达尔汗钦佩老师们对艺术的尊重和敬仰,还有对专业的认真和严谨。本身具备丰富的舞台工作经验,让她在学习中自然地结合实践剪裁结合,当她亮出毕业作品时,不仅赢得导师们的认可,也让他们记住这位来自中国的学生。
孜亚提汗·阿依达尔汗说,学习设计让她敢于使用色彩和面料,将灵活的线条运用到图纸绘画中,丰富舞台的艺术效果。毕业归来,她以光彩夺目的舞台服装让阿勒泰地区歌舞团的演出从外形上做到华丽转身。
“每场演出至少8个舞蹈,每个舞蹈服装至少设计出8种款式。我觉得舞台服装对于歌舞作品来说就是加分项。”孜亚提汗·阿依达尔汗说,从哈萨克斯坦留学回来后,自己不知不觉中走进设计的世界。无论走到哪里,突然想到什么花纹,就找出纸和笔描画出来。
“俗话说,三分长相七分描,我的工作占着7分的任务,设计停不下来,艺术是在不断向前走的,所以我们要跟着艺术的步伐向前走下去。”
让思维走出舞台 用艺术完善舞台
2016年,在新疆奇台县举办的世界美丽小姐大赛中,孜亚提汗·阿依达尔汗设计制作的哈萨克民俗服饰作为民族服饰展示,各国佳丽身着哈萨克民族服饰散发出别样的魅力。 “25个国家的姑娘们穿上哈萨克传统服装,和舞台上给我的感受不同,我认为受众范围可以进一步扩大,我们的服装可以以时尚的风格走出国门。”
这些年,孜亚提汗·阿依达尔汗已开办两家服装公司,分别为位于乌鲁木齐的孜亚提民族服装有限公司和布尔津县美丽峰服装公司,50余人的制作团队,研发、生产舞台服饰和哈萨克民俗服饰,每年生产出近2万套各类服饰和手工艺品,销往哈萨克斯坦和境内外的演出机构。
作为新疆哈萨克文化学会民族服饰、手工艺刺绣组组长,孜亚提汗·阿依达尔汗倡导时尚与民族相融合,让新疆服饰文化在丝绸之路市场释放色彩。这样的感触,来源于这些年经常参加国内外的服装展会的心得,也来源于这些年观众不断提高的文化审美需求。
2015年央视春晚的舞蹈节目《丝路霓裳》受到广泛关注,演员们穿着丝绸之路沿线各个国家和民族的特色服装,演绎各地的风土人情。露脐上衣、妖娆的热舞一度被网友评为“最大尺度节目”,孜亚提汗·阿依达尔汗认为这是服饰文明发展的成果。
“别看这个节目和过去相比有很大的不同,看得出来中国观众的文化审美需求已经上升一个层次。”孜亚提汗·阿依达尔汗说,一带一路上的新疆,新疆各民族传统服饰本身作为西域文化瑰宝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
借鉴各个地区的文化之所长,才会更好的发展与保护自己的文化,眼下,还有众多服饰资源有待于挖掘和传承,如何以大众形式走进公众视野,孜亚提汗·阿依达尔汗说,自己要做的事情还有太多。
“要开阔思维,以更高层次审美要求审视作品研发,不能仅仅局限于舞台,而是通过艺术挖掘,让优秀作品走出新疆。”说到此,孜亚提汗·阿依达尔汗说,挖掘艺术还是需要提升自身水准和拥有专业的研发制作梯队,虽说距离饱满的理想还有一段现实的距离,但这并没有影响到她对这项事业未来的期待。今年,孜亚提汗·阿依达尔汗准备筹备个人作品发布,以艺术视角想展现出对哈萨克传统服饰诠释出的新风格和新工艺。
“现在是拼质量和款式的时代,所以尽量做到独特才不会走失在这条路上。文化需要交流,只有碰撞了才会有美丽的火花。”孜亚提汗·阿依达尔汗说。
上一篇:新疆拳击队:打出中亚朋友圈
下一篇:新医大二附院线上跨境会诊破百 帮助吉国患者走向健康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