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余户外国人安家怀柔北沟村

时间:2016年04月16日  信息来源:北京晨报   字号:

北沟村位于怀柔区渤海镇东北部,慕田峪长城脚下。在村里,经常会看到三五成群的“老外”和村民们一起说说笑笑。一边是洋范儿十足的瓦厂酒店,另一侧就是弟子规等传统国学诵文,两者和谐并存。干净整洁的街道,错落有致的特色店铺……近年来,该村坚持以村党支部引领为核心,加强党建,使一个人均收入不足5000元的贫困村,一跃成为人均2万元的富裕村。同时,还吸引了来自美国、荷兰、德国等多国友人在村里长期居住、创业,成为了京郊远近闻名的国际文化新村。

  党员带头扫街 脏乱村大变样

只有100余户的北沟村紧邻着慕田峪长城,300余村民,北京晨报记者走在干净漂亮的小村里,怎么也想不出这个村曾是渤海镇有名的贫困村,环境当年更是出名的脏乱差。“我记得特清楚,原来村里有个村民去了怀柔城区工作,他说我以后有了儿子,绝对不让他知道中国有个北沟村。”村支书王全说。刚上任时村民的这句话给了他巨大的刺激:“打那儿起,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把村子建设好,带领老百姓致富。”王全和他手下的班子成员认定了“打铁先要自身硬”的老理儿,党员先带头,从自身做起。

起初没有资金支持,王全就发动全村党员干部,从打扫卫生做起。“村干部党员带头,柴禾杂物一律进院。村里30多个党员分成6个小组,划定责任区域,负责自己区域的卫生。

干部们定时巡查,只要发现存在乱堆乱放的现象,就向堆放人发有全体干部签字的通知,限其在一定的期限内清理干净;发现占用街道、违章搭建的柴篷、牲畜屋,也发通知限期拆除。随后,村里还向镇里争取资金修路、建沼气池、接自来水、建公厕和免费浴室,村里大变样。

  传统国学进村 家庭纠纷没了

环境好了,软件也得跟得上。为了能彻底改变村容村貌,村里制定了《村规民约》,全村人认可签字。

“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偶然的契机,村支书王全在外地考察时被《弟子规》浅明却实用的道德哲理所吸引,回村后他就立即在北沟村推广开来,每天用广播循环播放,引导村民对照着规范自身行为。村里定期办讲座,只要能坐这听完2个小时,就能领到一袋洗衣粉、一块香皂或几条毛巾。”王全说。

如今,在北沟村的主干道上,“传统文化一条街”引人注目,其中有壁画60余块、文化墙2000余平方米。“二十四孝”、“三字经”、“弟子规”、“美德故事”等千米浮雕壁画、文化墙和文化雕塑。

从2009年至今,广播了整整7年多,如今大喇叭依旧通知村民来解决纠纷,可一件纠纷都没了。

  外国友人安家 民俗旅游火热

栽下梧桐树,招来金凤凰。经过几年的努力,环境好了,村民素质也提高了,面貌一新的北沟村吸引来了老外竞相入住。

2005年,村党支部引进由美国人萨洋和美籍华人妻子唐亮投资建设的商务会所“小庐面”。2010年,他们又将废弃的琉璃瓦厂改造为“瓦厂”宾馆开始营业,此后,陆续有来自美国、加拿大、荷兰、德国等国家的10余户外国友人在北沟村安家。他们将租来的民宅加以精心的设计和完美的布局,在不破坏整体风貌的前提下,恰到好处地融入了西方文化元素,使北沟村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国际文化村。

越来越多的外国人相中了长城脚下的北沟村,他们的落户让村民的闲置房屋租出了好价钱。如今在北沟村,路遇老外早已成了平常事儿。“他们是我们这儿的国际村民,待遇跟咱北沟的土著村民没啥两样。”王全介绍着。

洋村民的热情,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北沟村民的“土著”,让他们也变得热情开放起来。老外的孩子和北沟村民家的孩子玩耍在一起,每天清晨在村里的街巷上,经常会遇到晨跑的老外和村民们热情地打着招呼。洋村民的到来让村民有了增收致富的好机遇。依托国际村特色,这些年,北沟村也发展起民俗旅游,村集体建起了“北旮旯乡情驿站”民俗旅店,四十多位村民在这里实现就业。“过去的收入全靠着家里那点儿栗子树,这不,现在我在民俗旅店上班,多赚出一份儿工资不说,还不耽误农活儿。”村民王雁笑着説。

 


上一篇:63岁维吾尔族老人四次下水救人 称自己儿时曾被救
下一篇:"熊猫奶奶""巴斯"寿命将超吉尼斯世界纪录
(作者:徐晶晶 / 编辑:y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