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3月9日电(许晓青 周文其 金锐)11岁的上海女孩吴可沁学过半年围棋,但那还是在她4岁的时候。9日在首尔举行的韩国九段棋手李世石与机器人AlphaGo(“阿尔法围棋”)之间的“世纪之战”第一局,吴可沁是从***手机里看到的。
“我还记得基本的口诀和步法,但是看懂每一手,有点难。”吴可沁说。
围棋起源于中国,迄今已有数千年历史,传说为“尧帝”所发明,在春秋战国时已有记载。后来,“琴棋书画”被称为中国古代的“四艺”,其中的“棋”,就指围棋。到了现代,围棋依然是重要的中国文化符号之一,也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复杂的棋艺”。
尽管无法知道目前在中国有多少青少年还在学习围棋,但这场旷世的人机围棋大战在韩国举办,且发明制造人工智能棋手的也并非中国人,这引发了一些舆论对重拾传统文化的再思考。
吴可沁的妈妈说,让小女孩学围棋,主要是联想到“琴棋书画”这四个字,曾经被定义为中国古代女性气质修养熏陶的重要部分。“一方面,我们考虑到这是传统文化、传统技艺的一个门类,另一方面我们觉得下围棋是一种训练理性思维、抽象思维和逻辑的好方法。”
进入21世纪,奥林匹克数学、珠心算等多种数理训练在中国十分流行,但依托围棋的思维训练相对还不够流行。相反,在韩国,围棋文化也根植于年轻人的日常生活。
2014年一部以韩国围棋术语“未生”命名的青年职场电视剧在中国网络上流行,故事讲述一名未能晋级韩国围棋院的“草根”青年遭遇各种职场不顺利,用“下围棋”来比喻现实人生,这一点让不少中国青少年观众很惊讶,“原来中国人发明的围棋,还有这样的意涵”。
“怕输”被一部分中国家长归纳为孩子主动放弃围棋学习的理由之一,其余的原因还包括课业负担过重、没有考学的加分优势等。
吴可沁只学了半年就放弃了围棋,很大的原因也是因为“怕输”,而这种心理状态对人工智能机器人而言似乎不是问题。
吴可沁的妈妈解释:“这可能是独生子女一代的无奈吧,围棋其实也是修养身心,能教会孩子为人处世之道,她无法坚持下去,很遗憾。”
另外,在中国,把职业围棋作为长期谋生的手段,也并不蔚然成风。“一个围棋冠军的地位,估计还不如一个拿了奥运金牌的竞技体育选手吧。”一位网友在百度围棋吧留言。
9日这一天,在拥有9万多关注者的中国百度围棋吧,直播了人机大战的盛况。网友还对围棋文化的未来展开讨论。有人认为,尽管李世石在五局制的比赛中输了第一局,但未来还有很多胜出的可能性,最终“人定胜‘机’”的原因之一,很可能是围棋背后高深莫测的哲理和美学。
一名网友留言:“电脑没有感情,而围棋是感性的、是艺术的,而这些大概是机器人永远无法理解的……”
“但也说不定AlphaGo已经体验到了中国围棋独特的美。”作为机器人AlphaGo曾经的“手下败将”,二段棋手樊麾说。
“我们的孩子,从最初水平学,都要从布局讲起。”中国知名棋手江铸久曾这样解读围棋文化,其中蕴含着很多精神,比如尊重自己、尊重对手,从而达到棋艺与人生的最高境界。围棋大师聂卫平则称围棋是“超高智商的开放式竞技”。
在中国的科幻作家笔下,也曾描写过中国围棋在未来世界崛起,甚至“拯救世界”的可能性。
吴可沁的妈妈告诉记者,现在“人机大战”这么热,或许正在学“奥数”的女儿又会重拾围棋技艺。毕竟这是“很中国,很传统”的。
上一篇:国际竹建筑双年展策展人葛千涛:乡建需文化软实力
下一篇:40位旅美艺术家携百余幅画作来京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