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6旬老翁编写《泉州俗语》 冀重拾闽南方言童趣

时间:2016年03月19日  信息来源:中新网   字号:

中新网泉州3月18日电 (廖静)“竖立像东西塔,倒下像洛阳桥、刣鸡引公名……”在成排的闽南红砖古厝里,一句句富含生活哲理的古朴方言传来,演绎着闽南代代相传的家庭故事。不过,这种象征着童趣的民间俗语,在高楼大厦取代庭院小户的过程中,不少农谚、俚语已濒临失传。

“乐汇成篇民间词,传承千年古俗语。”福建泉州6旬老翁叶胜阳近日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地方方言日渐式微的大环境下,他自费编写了一册《泉州俗语》,希望能够唤起年轻一代对逐渐丢失的方言的重视。

闽南语,起源于泉州,主要分布地除闽南地区和台湾地区外,还传播到闽东北地区、浙东南区、广东潮汕和海陆丰地区、广东雷州半岛、海南岛及东南亚的大部分华人社群。叶先生编写的《泉州俗语》一书共选择了1200条,涵括生活、生产、教益、典故、礼仪、讽刺等6大类古朴俗语。

“这些成语俗谚是祖辈长年累月在日常生活经验中得出的。”叶胜阳坦言,由于他长期在农村工作,跟基层农民、老年人接触较多,对部分泉州俗语耳熟能详。而他发现,如今很多本地小孩已经不会讲闽南语了。而他自己如今临近退休,工作时间缩短,就想把多年来的生活积累整理成册。

他告诉记者,他七八年前就有了这个想法,经过两年多的准备、收集,随后又整理了大半年,近日书本面世。书中除了用闽南语对应的方言文字写出外,部分还利用谐音字词书写。此外,他还对俗语中个别字词的生僻用法进行注解,以及对俗语进行大致分类。

“这些俗语体现了较为明显的地域文化。”叶胜阳透露,像“老爷有声、古楼照拆”等包含地方建筑的俗语一样,当地方言也形成了一些诙谐、简洁的说法,寓教于乐,其中包含了不少地方掌故、人物故事、地方习俗和思维方式等。

“这些俗语在60岁左右一辈人中,或许还熟悉;而40岁左右的人只能懂一半左右了;对年轻一代而言,已经很少有人能够懂得全部意思。”叶胜阳认为,目前虽然当地不少幼儿园,乃至中小学已经开始重视起孩童的方言教学,但闽南语大环境依旧不容乐观。

在闽南语传播迅速的海峡对岸——台湾,伴随闽南语歌曲的风靡,台湾的闽南语保护和传承工作也走在了前头。台湾相关文化部门公布数据显示,在台湾可以书写的闽南语从之前的300字达到现在的将近600字。

叶胜阳觉得,闽南语在海内外其他地方“生根发芽”的同时,泉州作为闽南语的主要发源地,也应重视起闽南语的传承与发展。因此,他编书的同时,还自费出版了500册,除了赠送给热爱民俗的亲朋好友外,还送到当地的图书馆。

他告诉记者,目前老一代人依旧是闽南语的“生力军”。而他们大都已经到了含饴弄孙的时期,按照闽南习俗,他们跟孙子、孙女呆的时间比较长,如果他们手边有一本能够教授孩童的民间俗语读本,可以让孩童从小就接触部分不常见的闽南方言,加深新生代对闽南语的理解,也更好传承了方言。

记者从当地教育局获悉,近年来,不少推广闽南语传承的活动已经在广泛开展,代表闽南文化“重头戏”的闽南语将由此得到保护和传承。而随着“闽南文化进校园”、闽南民俗表演不断深入,闽南语的内涵也逐渐被挖掘。(完)

 


上一篇:兰州私人博物馆馆藏三千万年前“黄河象”再现历史
下一篇:吕思勉编教材以“实”为先 研读二十四史或逾四遍
(作者:廖静 / 编辑:y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