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转载光明日报消息 距离乌鲁木齐市以北200公里外有片世界闻名的岩画——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呼图壁康家石门子岩画。它之所以闻名,是因为那里的岩画是目前全国保留最完整的生殖崇拜岩画群。岩画距今已有3000多年,是当时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所留。
岩画群1987年被发现后就受到世人的关注,更引起考古界的关注。为了更好地保护开发这片岩画,当地文物保护部门专门邀请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的文物保护专家对岩画进行全面“体检”,为科学保护岩画提供数据支持。
没想到的是,原本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岩画的“体检”,竟然发现了众多不为人知的秘密,发现了岩画被多次“乱刻乱画乱涂”的真实证据,彻底改变了人们对岩画群的认知。更重要的是,为人们揭示了3000年前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演变的过程。
康家石门子岩画位于呼图壁县西南的天山腹地。
这些神秘的岩画千百年来就隐藏于天山深处的峡谷中。康家石门子岩画山是侏罗纪时期留下的地质特征。此处的山石多是赭红色,一丛丛高大的灌木矗立在山谷中,神秘莫测。远远望去,康家石门子岩画坐落在好比一座神秘宫殿的山体上。
岩画是当地牧民在1987年发现的。平整的岩面上雕刻着300余人,大的人物有2.04米,小的只有10厘米。岩画东西长约14米,高约9米,雕刻岩画的面积达120平方米。画面中男性浓眉大眼,躯体雄伟。女性的形象娇小秀美,瓜子脸、樱桃嘴,肥臀细腰,两腿修长。画面上的人物有的站立,有的斜卧。其中还有双头同体人物、对马双虎图腾。
岩画的主题充分反映了先民对繁衍人口以及战胜猛兽威胁,壮大氏族部落的愿望,被称之为“雕刻在天山岩壁上原始社会后期的一页文化思想史”。由于岩画全球仅有,因此也被称为“世界第一岩画”。
去年,世界岩画学会主席罗伯特在近距离考察康家石门子岩画后大为惊叹,称康家石门子岩画是世界文化遗产,并将为康家石门子岩画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这个岩画在这里发现非常精彩,比其他地方的岩画保护得更好一些,我们可以做的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再进一步进行保护。这是人类的共同文化,不是说当地的也不是说中国的,它有人类的雕刻,它有文化,而这个文化是属于世界的。”
新疆呼图壁县岩画保护与研究中心是新疆唯一的岩画保护中心,它的成立标志着国际岩画组织有了中国成员,也将为新疆古代岩画国际合作研究搭建平台。呼图壁县文物局局长高莉表示:“康家石门子岩画从发现到现在过去近30年,但是岩画的内涵研究始终不够。学会成立以后,以康家石门子岩画为主体,同时兼顾其他已经发现的肩胛沟岩画、苇子沟岩画、登个库克岩画等,丰富呼图壁岩画的文化内涵。此举可以推动呼图壁岩画,甚至新疆岩画向更深、更广的领域发展。”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文物保护系系主任、副教授刘成介绍,他们采用较为先进的三维扫描以及微观观察技术对岩画进行“体检”。采集到详细数据后,通过数据详细了解自然因素可能对岩画及周边环境的影响,再通过科技手段对岩画及岩画周边环境的气候、温度进行远程实时监控,确保岩画受到科学保护。
令他们讶异的是,数据采集到后,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出现了:岩画早期题材主体人物并非生殖崇拜,而是一组由1男8女组成的纯粹的舞蹈场面,那一个横躺着的突出生殖器的男性是后续时代添加的。也就是说生殖崇拜内容是康家石门子岩画第二个时代形成的。它最初呈现在人们面前的仅仅是一个美丽的舞蹈场面,绝非现在这个模样。
刘成介绍,他们引入光电分析测试、三维数字建模、无人机高空测绘、虚拟展示等技术,对岩画进行了制作工艺与画面形成时代先后顺序的研究分析。找到了一些正在消亡的岩画内容,发现了不同时代古人在岩画画面上为了表达人类宗教思维的相互叠加,呈现出不同时代先民具有的不同生存信念,为我们了解新疆地区无文字记载的那段历史提供了可供分析参考的文物信息。
其后,研究团队通过自我研发的数字拓片专利技术,对岩画画面模糊不清的部位,进行了虚拟光线下不同视觉带来的图像效果,展示出了不同效果的数字拓片。再通过实地勘察并与电子拓片相互对比的研究,发现了一些令人振奋的画面信息。
从电子拓片里,他们发现最早的岩画是一组人物的舞蹈造型。其中最大的人物雕像有别于其他人物,可以看到他的帽子装饰是单翎,他的脸部棱角粗犷,他的肩宽与腰身的比例更有力量,他的胳膊上的肌肉更加发达,这是一个标准的男性造型。与他们一同呈现的是同性对马相向打斗或者比武的情景。可以这样认定,这是一组纯粹舞蹈的画面。
他们再通过精密的高清摄影,加上激光扫描。通过提取线图,发现了岩画里不曾被看到的动物形象。如之前一直没有提到的站立姿势的两头牛、两只北山羊、五只犬,还有一组老虎追马的图案。这些代表着岩画雕刻者生活环境下的牲口与家畜,为研究岩画的生成年代与雕刻思想,提供了有力支撑。
对曾经在学术界研究中多次提到的双头人身像,他们通过数字建模,借助三维数据,发现是两个人紧密叠加在一起、肩并肩的双人组合,而不是一个身体两个人头的怪物。
正是在三维数据的支持下,他们发现了岩画中大量添加的人物。也就是说,岩画里的许多人物都是后来一点点添加进去的,并非一开始就有的,是典型的“乱刻乱画乱涂”现象。如有的是为女性岩画配备男性人物,有的甚至将原本的女性造型修改成男性。
岩画中一直被认为中心人物的一位王子,脸部像猴子,打耳孔,带有生殖器。但通过三维数据对加工工艺分析后表明,王子原本是驾驭一对老虎的人,并没有性别揭示,一些生理特征和其左边的女性是后期添加的。
刘成分析说,通过对岩画生成年代的分析,他们发现这些岩画最早生成年代是母系社会时期,所以岩画中以女性为主角。随着父系社会的到来,岩画主角发生了很大改变,主角变成了男性。
刘成说:“我们本来是为了保护岩画的,却意外地发现了岩画的‘秘密’,可以说是意料之外,又是意料之中。因为科技让岩画的真实面貌展现在我们面前,这对我们研究岩画提供了更真实的证据,而所有这些,也反映出早期社会的变迁。”(本报记者 王 瑟)
上一篇:新疆喀什举办农牧民运动会“农味”十足
下一篇:广西马山早婚现象引关注:晚了好姑娘都被挑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