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巴彦岱》中国高校展映感动观众 2016年将赴吉尔吉斯斯坦放映

时间:2015年12月26日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字号:

电影《巴彦岱》中国高校展映感动观众 2016年将赴吉尔吉斯斯坦放映

电影《巴彦岱》剧照。老王潜心学习维吾尔族语言文化,孩子们也成为了老王的维吾尔语老师。

电影《巴彦岱》中国高校展映感动观众 2016年将赴吉尔吉斯斯坦放映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司马义•艾买提(左三),著名作家、文化部原部长王蒙(右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管理局局长张宏森(左一),中国新闻社社长章新新(左二),电影《巴彦岱》出品人、总制片人李德华(右二)2014年12月13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共同启动首映式庆典。(资料图)

电影《巴彦岱》中国高校展映感动观众 2016年将赴吉尔吉斯斯坦放映

电影《巴彦岱》剧照。老王在巴彦岱期间与当地维吾尔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真诚友善、团结友爱,努力学习维吾尔族语言文化。

电影《巴彦岱》中国高校展映感动观众 2016年将赴吉尔吉斯斯坦放映

电影《巴彦岱》以中国著名作家王蒙上世纪六十年代在新疆伊宁市巴彦岱工作生活为背景拍摄,艺术地再现了维吾尔族民众朴实勤劳善良幽默的性格,呈现出新疆各族人民水乳交融、亲如一家的历史真实。


丝路新观察网12月26日电 以知名作家王蒙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新疆伊犁生活为背景拍摄制作的电影《巴彦岱》,12月24日起相继在中国国家民委直属6所高校展映。当天上午,《巴彦岱》走进国家民委直属6所院校启动仪式在位于北京的中央民族大学大礼堂举行,800余名各族师生为电影真实再现当年的生活以及质朴的民族之间情感所打动。


巴彦岱是蒙古语,意为“富饶之地”,原为清代“伊犁九城”之一惠宁城故址,曾驻屯满、蒙官兵。因地沃水丰,这里一直是一个相当兴旺的自然村落。


电影《巴彦岱》主要讲述”老王”下放巴彦岱劳动生活的故事。从城市到乡村地域空间 的转变,老王由最初的寂寞、郁闷等情绪转变为开朗、快乐地与当地人生活在一起。热心的 维吾尔大叔让他知道了什么是“塔马霞”(就是除了死,所有的都是高兴事)。“塔马霞 ”的人生态度,感染并感动了老王。影片从另一个侧面讲述了各族民众在共同面对生活和命运斗争时,民族间和谐相处的感人故事。


该电影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委宣传部、伊宁市委、市人民政府、北京南海影业公司、中国新闻社新疆分社等联合拍摄,由国内著名导演董玲执导,著名演员王洛勇担纲,已于2014年12月13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首映式。    


据电影出品方透露,预计在2016年,该电影将参加在吉尔吉斯斯坦的相关文化活动。


启动仪式上,中央民族大学党委副书记刀波在致辞中表示,电影《巴彦岱》没有太多的煽 情桥段,却谱写出民族真情和人性之美的壮丽诗篇。尊重、理解、包容、沟通与爱,是电影 折射出的美好精神,不仅成为民族团结旗帜上的生动一笔,更渗透到每个人的血液乃至整个 民族的血脉中,在全社会范围汇聚成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巨大能量。


各方评论


王蒙: “忆起了超越民族的真善美”


年逾八旬的王蒙观看影片后感叹说,“电影让我回忆了很多事情,总的来说表现那时我与维吾尔族农民的那种相濡以沫的感情,让人感想很多。”


1963年至1979年,王蒙曾先后在新疆伊犁、乌鲁木齐等地生活、工作了16年,对新疆的风土人情了解颇深,对新疆的人们报以深厚感情,曾说过“新疆有恩于我们”,并著有《你好,新疆》、《那边风景》等描写在新疆生活的情景和经历的著作,他能讲一口流利的维吾尔语,就是在伊犁巴彦岱工作生活期间学会的。


张宏森:“激励全国观众维护团结大局”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管理局局长张宏森说,这部影片的拍摄手法细腻,情节质朴,风格委婉,艺术地再现了汉维人民和谐动人的民族关系,是一曲“凝聚温暖人情,赞美高尚人格,歌颂善良人性,促进民族团结的颂歌”。


张宏森说,《巴彦岱》是近期涌现出来的一部优秀的少数民族题材的电影作品。“当前中国电影文化的和中国电影市场都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相信电影《巴彦岱》会在全社会进一步激励广大观众维护团结大局、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共建和谐美好生活产生积极作用”。


杨进军:“对去极端化具有重要意义”


新疆新闻出版广电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进军称,影片所表现的各民族彼此尊重、相互欣赏的真情,以及广大民众对生活的热爱,对新疆当下正在进行的去极端化具有积极而重要的现实意义。


除影片《巴彦岱》外,央视电影频道去年11月播出了《伊宁不眠夜》,今年11月,《喀赞其的姑娘们》杀青,杨进军表示,“这无疑都倾注于各有关方面对新疆电影事业的深情厚意和鼎力相助。同时也充分说明新疆是电影题材宝库。”


李德华:用乐观生活状态对冲极端思想


“影片所展现的乐观、向上、积极、健康的生活观念,和当下新疆一股极端宗教思想形成鲜明的对比,在今天的新疆意义重大”,该片出品人、总制片人李德华表示,我觉得影片以著名作家老王为人物素材,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伊犁的岁月为背景,展现文革背景下超乎族际间的博爱。这是一部具有人文色彩的电影,至少可以平静的讲述故事,用内敛的方式,暗流涌动的方式,温情的方式,去沉淀那个苦难。


李德华认为,《巴彦岱》里的男主人公是老王,但影片重在讲述和展现的是维吾尔族人,意欲探寻和试图建立当下汉维两个民族间和谐的族际关系。“在我们的影片中,所呈现的一种生活状态,就是维吾尔族人他们淳朴的一面,他们善良的一面,他们有智慧的一面,他们相互支持的一面,这是我们想表达的,因为这是人类美好的东西,所以才值得另外一个民族的尊重。”


阿扎提•苏里坦: “新疆人要看,维吾尔人必看”


“这是一部新疆人要看,维吾尔人必看的影片”,新疆文联主席阿扎提•苏里坦说,影片真实地再现了那个年代淳朴的维吾尔族民俗和当时各民族相互尊重、彼此欣赏的历史真实,“当地少数民族的善良、乐观使作家王蒙受益终身,这些一度成为他创作的源泉。”


“《巴彦岱》让人们知道,新疆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对待苦难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亲情、爱情、忍耐、和解,是支撑普通百姓活着的信念。”电影并没有用非常刻意的手段对当今新疆社会所需的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重要性做任何说教性宣传,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的方式,通过讲述平静的故事道出了人间的仁爱、互爱,无论什么人只要相互尊重相互爱戴都首先是人,对父母来说都是孩子,都是生活在一起的人,人是需要爱和尊重才能在一起生活的。



上一篇:中国高校与吉共建“丝路国际商学院”
下一篇:陕西专家赴中亚考古调查 发现众多丝路历史遗存
(作者:佚名 / 编辑:G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