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新观察网比什凯克10月17日电 (记者 青苗)“这些年我们孔子学院至少培养出几千名汉语人才,但是懂专业技术的太少了,只是单纯的汉语翻译,他们知识结构相对单一。”
吉尔吉斯斯坦国立民族大学孔子学院中方代理院长班振林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讲述了孔子学院目前所面临的挑战。
“孔子学院未来的教学发展方向是培养‘专业 + 汉语’复合型人才。学生先在孔子学院接受基础汉语培训,达到一定水平后,一是前往中国的理工科大学继续深造,二是聘请中国有专业背景的老师到吉尔吉斯斯坦授课。”班振林认为,这两种是较为合理的教学方案。因为吉尔吉斯理工科发展落后,仅靠本地师资力量难以培养高端理工人才。目前,吉尔吉斯斯坦工业企业不多,理工科毕业生市场需求几乎为零,学生需求不大。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现在有多家大型中国企业已经在吉尔吉斯斯坦投资设厂,未来吉尔吉斯斯坦确实需要大量汉语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
“每年我们给中大石油公司、托克马克实业炼油厂等中资企业推荐很多学生,但都不懂专业技术,中资公司只能自己内部再次培训”。班振林认为,市场对只懂汉语的人才需求是有限的,培养复合型汉语人才迫在眉睫。
教学点遍布吉尔吉斯斯坦
吉尔吉斯斯坦是中亚地区孔子学院发展进步最快的国家。孔子学院教学点和孔子课堂几乎遍布吉尔吉斯斯坦全国,纳伦、塔拉斯、卡拉库尔等较为偏远的地区都有相应教学点。偏远地区的教学点条件必然艰苦。班振林说:“比什凯克市的老师物质生活条件相对好一点,其他地方条件比较差,像科奇科尔阿塔的老师,冬天经常停电没暖气,晚上睡觉要盖两床被子,打着哆嗦在教室给孩子上课”。“老师们没有什么怨言,在塔拉斯孔子课堂一位叫贾小龙的老师,一个人待了 3 年”。
吉尔吉斯斯坦是中亚地区孔子学院发展进步最快的国家,孔子学院教学点和孔子课堂几乎遍布吉尔吉斯斯坦全国。
“我在基层做过很多年,知道老师们的辛苦,每天将近 20 节课,还要做各种各样的文化宣传推广活动,各种比赛。老师们的不懈努力才让孔子学院在吉尔吉斯斯坦生长、壮大。” 班振林说。
推汉语加入国民教育体系
说起最希望的事情,班振林提到国民教学体系。按照吉尔吉斯斯坦法律规定,国民教学体系以外的课程属于选修课,每星期不能超过两节课。这导致汉语教学点和孔子课堂的课时无法得到保障。“这直接影响了教学规模和质量,不仅是孔子学院,不少中小学的校长和学生、学生家长都希望汉语可以纳入吉尔吉斯斯坦的国民教育体系,我们和多位中小学校长通过研究教学大纲,向吉尔吉斯斯坦教育部写过申请,但是到现在还没有回应。”
班振林表示,把吉尔吉斯斯坦中小学汉语教学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任重道远。只有把汉语课作为正式课进入中小学,课时得到保障,才能更好地服务吉国汉语需求.
上一篇:吉民大孔院举办HSK和HSKK考试
下一篇:电影成为孔子学院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