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2月14日,情人节,重庆南滨路同心廊吸引众多情侣前往挂同心锁。周毅 摄
中新社北京2月21日电 (沙晗汀)2月14日是西方的情人节。在北京,也随处可见关于情人节的营销:商场、影院、饭店、手机推送都在提醒着人们这是个关于玫瑰和巧克力的日子。在这样的氛围里,有人欢笑,有人哭泣,也有人像留美归来的马丹宁一样选择一个人去看一部关于北京环境问题的纪录片。
“对于情人节,我并没有特别放在心上,而这部纪录片是我一直非常想看的”,哥伦比亚大学毕业生马丹宁告诉中新社记者。而这样的“特立独行”在海归女性群体中并不少见,长年的海外留学和工作经历让这些女性变得更加独立自主。处于“适婚”年龄的她们对于婚姻少了几分同龄人的紧迫感,多了几分顺其自然的从容。
留学英国多年的刘荫对于自己目前的单身生活表示非常享受,“可以做很多想做的事情,并没有结婚压力,也不会随波逐流为了结婚而结婚”。留美海归郭望月也认为,单身或者结婚自然而然发生就好,没有优劣高下之分,更不会有“在多少岁之前必须要嫁出去”的思想限制。
相较于“夫唱妇随”的传统婚姻观和如今充斥网络的“嫁个高富帅”论调,这些海归女性追求的是更为平等的婚姻关系,在义务、权利和话语权上的“均衡分配”。
“我希望我的伴侣理解什么是性别平等,希望双方能够平等地尽到家庭事务的义务,也能共同分享权利。”马丹宁同时认为,在当今很多中国家庭里,女性并没有足够的话语权,并且把处处隐忍当作一种美德。“这并不合理,是需要改变的。”
对于现今热议的“功能性”和“经济互助型”婚姻,郭望月并不赞同。她表示依然会追求“真爱”。
刘荫同样认为海外学习经历对她的婚姻观影响很大。在外独立生活让她练就一身本领之余,也让她相信缘分,所以不会刻意强求。“对于伴侣的要求更多的是精神层面,而非物质条件。”
随着近年来海归人数的逐年增加,所谓“海归剩女”现象也开始受到各界关注。留英归来的蔡佳瑜认为,主要原因是海归女性在寻找伴侣时往往因为希望对方同样有“国际化的三观”而缩小了选择范围,加之留学带来的“异国”问题也会给维持感情带来阻碍。
对于不论是出于同情还是恶意而出现的“海归剩女”标签,真正的当事人们似乎并不以为意。“我周围很多选择单身的海归女性并不认为有什么‘剩女’存在,干嘛还关心自己是不是呢?”马丹宁说。(完)
上一篇:杨振宁、姚期智已放弃外国国籍 转为中科院院士
下一篇:新疆面向海内外公布506个高层次人才引进需求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