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中亚“2+X”货币合作

时间:2016年11月10日  信息来源:互联网   字号:

丝路新观察网乌鲁木齐11月10日电 中亚五国(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是亚太和欧洲东西两大经济圈的交集、重要节点和枢纽,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投资潜力最大的洼地和未来世界经济发展中最具潜力的地区之一。探索在中亚国家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不仅是我国推进区域平衡发展战略、实现新常态时期经济持续增长的现实需要,也是支持中亚国家货币金融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中国人民银行乌鲁木齐中心支行行长郭建伟近日在《中国金融》上发表了对此问题的看法。

同中亚国家建立统一的“人民币区”为时尚早

要在中亚地区建立统一的货币区,需要从最优货币理论框架下的经济发展差异度、贸易开放相似度、汇率稳定程度、金融一体化程度和外债负债率五个方面衡量中国与中亚国家潜在的经济金融互补程度。我国与中亚五国虽在经济发展程度、贸易开放程度和汇率稳定程度三个方面满足互补合作建立统一货币区的前提,但在金融一体化程度和外债负债率方面仍有欠缺,并不满足建立统一货币区的条件。

中国与中亚五国金融一体化程度欠佳,协调成本较高。中亚国家金融体系以银行为主,且中资银行很少,业务交流与合作不便。中亚各国融资方式和渠道单一,融资难度和贷款利率高。2015年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贷款利率基本在15%~20%浮动,塔吉克斯坦本币贷款利率甚至高达27.58%。高昂的融资成本使得国内食品、建筑等行业受到较大冲击。证券市场发展滞后。2014年哈萨克斯坦证券交易所股票交易总额只有9.61亿美元,约2200家上市企业。乌兹别克斯坦唯一的“塔什干国家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约370家(2012年),2014年第一季度成交额仅为562万美元。吉尔吉斯斯坦股票交易所只有14家企业股票交易,年交易额平均约合1亿美元。塔吉克斯坦第一家证券交易所“中亚证券交易所”于2016年才开始正式交易。土库曼斯坦至今没有证券交易所。中亚国家外汇市场发展差异较大。在外汇管制方面,乌兹别克斯坦实行严格的外汇管制,实行“强行结汇”制度。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外汇管制较为宽松,外汇进出较为自由。在人民币跨境贸易和投资合作方面,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中资企业实际上不能使用人民币在其国内开展跨境贸易和投资合作。

中亚五国外债负债率远高于我国,偿债压力大。我国与中亚五国的政府外债负债率呈现出非同一等级的差距。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的负债率已经超过60%的红线。2015年哈萨克斯坦为稳定汇率,多次动用外汇储备(多为美元)干预外汇市场,导致其外汇储备迅速下降。吉尔吉斯斯坦经济发展对外债过度依赖,外汇储备仅为17.2亿美元,偿债压力较大。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三国虽未超过红线约束,但与中国相比,外债压力与外汇储备匹配程度不高。由此看,中国与中亚五国不具备建立统一货币区的条件。

尽管在中亚地区组建货币区或使用共同货币这个目标在当前不可行,但可以从远景目标上把人民币逐步发展为区域最优货币。我们应清楚地认识到,中国与中亚国家之间无论是贸易还是资本都存在较大的相关性,良好的经贸合作环境使得本区域的国家之间更容易开展货币合作,中国有能力也有动力成为中亚区域货币一体化发展最重要的推手。

“2+X”货币合作模式是最佳突破口

“2+X”货币合作模式的内涵。根据区域经济学地缘优势原理,人民币国际化首先应在次区域范围内启动并依次向外延伸拓展。在一些有条件的次区域可以率先实现货币区域化,然后在这些次区域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参与国的范围,最后延伸至周边大多数国家。因此,在中亚地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应先选取有代表性的国家进行实践。鉴于哈萨克斯坦是中亚地区的第一大经济体,其经济实力超过了中亚其他四国的总和,如果中哈两国在货币合作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将对中亚其他国家产生引领示范作用。因此,应首先选择哈萨克斯坦作为人民币国际化重点推进国,两国通过货币互换、汇率联动、贸易投资、发行债券等途径,开展多重货币合作,通过两国金融合作取得具有复制性的经验,应用到中亚其他国家(人民币与哈国货币坚戈代表2,其他中亚国家的小币种代表X),最终推动中亚国家的人民币国际化。

推进“2+X”货币合作模式已取得了显著成就。随着我国与中亚国家间高层互动加强,双方金融合作特别是货币合作逐渐呈现活跃态势。2011年,新疆推出人民币对哈萨克斯坦坚戈银行柜台直接挂牌交易,2014年12月正式推出人民币对坚戈银行间外汇市场区域交易,2015年12月开展了人民币对塔吉克斯坦索莫尼银行柜台挂牌交易。截至2016年8月末,新疆辖内人民币对坚戈银行间市场区域交易2.62亿元人民币,银行柜台累计交易3667.7万元人民币,人民币对索莫尼现汇累计交易2200万元人民币。从2009年跨境人民币试点业务开始至2016年8月末,我国与中亚五国累计发生跨境人民币结算558.6亿元。

未来推进“2+X”货币合作模式的思路。一是以哈萨克斯坦“去美元化”成效不佳为切入点,努力促使人民币成为哈萨克斯坦储备货币。经济对能源的依赖与经济中美元过度化问题,使部分中亚国家采取了经济去美元化的措施,以谋求本国货币和经济的稳定,但效果并不显著。随着美元进入阶段性走强通道,以资源产品出口为主的哈萨克斯坦经济出现美元流出,以美元资产为主的外汇储备将有进一步大幅下滑的趋势,这为已被纳入SDR篮子、第一次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人民币成为哈萨克斯坦储备货币提供了机遇。

二是以扩大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跨境人民币结算规模为抓手,增强人民币的使用黏性。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是中亚小国,资金匮乏、基础设施滞后,对外经济、金融合作意愿较强,而且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巨大,资金缺口逐年扩大。因此,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两国在中亚五国中重视对外合作并迫切需要吸引外资,也是我国对中亚地区开展合作最易取得突破性成果的国家。可考虑以中方大型重点企业投资为突破口,积极尝试在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开展丝路项目投融资使用人民币计价,以点带面推动中吉、中塔双边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发展,在中亚地区实现人民币结算的“池塘效应”。同时,加强与两国在人民币现钞调运、货币互换、银联卡等金融领域的合作,鼓励两国银行在结算方面加强合作,不断扩大人民币跨境结算渠道,开展人民币购售、账户融资等业务,不断扩大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人民币供给量和业务范围,增强人民币的使用黏性。

当前在中亚国家推进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挑战

美元的国际货币惯性短期内难以消除。美国经济的庞大规模和相对稳定性,及在石油和大宗商品定价权上的主导影响,使得美元的国际主导货币地位十分稳固,在中亚国家具有很强的货币惯性。以哈萨克斯坦2014年外债构成为例,对美国的外债占总量的8.11%,但在外债的货币构成中,美元占95.5%。对中国的外债仅次于荷兰和英国,占比达10.17%,但人民币只占0.0002%。中亚各国的外汇储备与外币存款构成中美元占绝对主导地位。虽然哈萨克斯坦等国已开始实施“去美元化”,但就目前效果来看,美元惯性难以根除,收效甚微。美元在中亚的核心地位短期内难以减弱。

大国博弈的复杂性使人民币在中亚使用并非坦途。从全球经济战略布局来看,中亚五国不仅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内,也在“丝绸之路外交战略”(日本)、“新丝绸之路战略”(美国)等计划中。同时,中亚五国经济不同程度受到俄罗斯经济政策的影响,且俄罗斯一直试图建立以欧亚经济联盟为基础的货币联盟,扩大卢布使用范围与影响力,对人民币在中亚的使用影响更为直接。大国博弈的影响已超越各国对合作机制的内在需求,使货币合作关系趋向复杂。

货币国际化机制尚不完善使得中亚国家人民币使用黏性不足。从拉美、东亚等区域货币一体化进程来看,货币的国际化不仅仅需要强大的国力支撑,更需要与周边国家建立一系列成熟的交流合作机制和硬件设施条件。从货币回流的角度,中亚地区尚未建成人民币离岸中心,沉淀在中亚国家的人民币需依赖香港等地的金融机构人民币产品,或以民间兑换和贸易者携带入境的方式回流,投资方式单一,回流渠道不畅。金融基础设施方面,由于受到严格的资本管制,国外市场壁垒较高,我国各类金融机构在中亚国家的分布数量极少,区域内人民币的贸易结算和金融交易得不到有力的组织和持续的推动力,人民币使用黏性无法有效增加。

人民币在中亚的使用缺乏国际大宗商品定价权的有力支撑。国际经验表明,大宗商品的期货市场价格对现货价格具有很强的引导作用。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石油、粮食、矿产品等国际大宗商品上没有人民币计价、定价权,短时间内无法打破石油—美元的计价模式。人民币在中亚的使用缺乏支撑。

相关思考与政策建议

完善与多边国际金融机构的合作与协调机制。在上合组织银联体、中亚区域经济合作机制(CAREC)和中国—亚欧博览会丝绸之路金融论坛等已有合作平台的基础上,加强与各国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协调与业务合作。抓住人民币成功加入SDR篮子的契机,与亚投行、世界银行、IMF、亚洲开发银行等多边国际金融机构合作,利用政策性、开发性贷款和商业贷款相结合方式对外输出与沉淀人民币资本。借鉴中国—东盟(10+3)经验,探索建立“2+X”的区域货币互换网的可行方案。

推进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作为结算货币的便利性。鼓励各商业银行主动与中亚国家商业银行加强联系和合作,建立代理行关系;使银联卡成为人民币跨境交易的重要结算通道;在中亚国家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开展人民币境外贸易融资、项目融资业务和境外贷款等业务;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金融产品及金融衍生品,提供多元化人民币投融资工具及人民币汇率避险工具。

以海外基础设施援建为契机扩大人民币资本输出。中亚五国基础设施建设普遍较差,根据《2015—2016年世界竞争力报告》,除哈萨克斯坦(第58位)外,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四国指标排名约在百名以后。中亚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有着强劲需求。但受自身经济实力制约,自行筹集资金的能力和规模有限,资金短缺是主要瓶颈。当前可通过政策支持鼓励企业进行跨国并购,通过大型境外项目合作,以基础设施、产业园区建设为切入点,扩大人民币对中亚的直接投资等,扩大海外人民币市场的存量与资金池,为人民币在中亚的使用提供流动性。

坚持绿色金融理念导向,推广环保技术的应用。我国作为新兴经济体的龙头,应站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高地,以中亚国家民生和长远发展为出发点,倡导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等,通过绿色金融促进各类金融资产良性运转。将绿色低碳技术作为资本绿色化输出的动力和引擎,从技术上加强对出口产品全生命周期环境特性的研究,在中亚地区推广应用节能环保技术,提升合作项目的绿色化水平,使得丝路重点项目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发展大宗商品人民币计价,加快区域离岸金融中心建设。首先,利用我国外汇储备的影响力和与中亚国家长期开展能源合作的基础,稳步提升天然气、棉花等大宗商品中人民币计价资产的比重,争取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定价权。其次,利用中哈霍尔果斯合作中心作为世界上首个跨境自由经济贸易区和投资合作中心的关外优势,在条件成熟情况下,将合作中心建设为避税型贸易金融服务离岸自由区,形成自由交易、低税或者免税、不受管制的国际金融自由区,加大中心内及境外分支机构的人民币贷款力度,为提升离岸市场派生人民币的功能、发挥人民币乘数效应、增强离岸市场人民币流动性、培育跨境循环流动性机制等创造条件,加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增强人民币的民间认同感。互联网金融具有高渗透、快反应、优体验、低成本的优势。它的发展不仅能克服中亚国家办理人民币清算的金融机构严重不足的问题,又可以降低人民币的兑换和交易成本,扩大人民币的使用范围和交易量,而且还无需复杂的双边或多边协议,避开了美国、俄罗斯等国家的掣肘,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美元使用惯性的问题。中亚国家普遍轻工业水平不高,与我国新疆接壤,语言、消费与饮食等生活习惯方面的障碍较小,可成为跨境电子商务的重点渗透区域。以人民币计价的跨境电子商务可以在批发和零售两个渠道同时推动人民币的国际使用,从民间角度提高人民币的认同感与接受度,这对在中亚地区推行人民币国际化将会产生深远影响。




上一篇:俄罗斯中国和哈萨克斯坦黄金购买量居世界前列
下一篇:中国外交部:愿与美方共同推进亚太自贸区建设
(作者:佚名 / 编辑: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