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华企:行业相互整合利于发展

时间:2016年02月04日  信息来源:丝路新观察报   字号:

华商华企:行业相互整合利于发展

“财团”或者联合体会把行业里许多零零散散的华企华商等这些散落的“孤棋”逐步连接到一起,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近几年,华商华企在中亚及俄罗斯的发展状态不尽人意已是有目共睹。虽有个别国企和民营企业已经立足,但孤木不成林,同样危机四伏。

为了打破华商华企在国外发展不畅的局面,笔者通过多角度分析和考量,就破局的观点提出建议。

善用“财团”整合同一领域产业链

这些年来,很多华商华企就像凌乱撒下的棋子,虽进入了国外地盘,但根基不稳,很难做大做强。究其原因,可谓没找准“眼位”。

如果把中国与包括吉尔吉斯斯坦在内的中亚国家、中国与俄罗斯的经济贸易合作看成一盘棋的话,中国就是一个“铁眼”,但需要在国外也做好“眼位”,才能成为活棋。

找准“眼位”之前,先要布局。实施布局就是要善于运用“财团”的组织形式。例如,日本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模式。大家熟知的三菱、三井、住友、富士、三和、第一劝银等著名的财团,与银行、制造企业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各大成员企业间通过相互持股,系列贷款、人事互派等纽带形成了即松散、又紧密的联合体。

日本的“财团”以综合商社为主导,以制造企业为武器,在财团的统一整合下掌控全球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商业布局。包括我们耳熟能详的松下电器、丰田汽车也都是“财团”推到消费者面前的品牌表演者,而真正主导经济的力量来自各大小“财团”。

构建这个“财团”的核心要素包括:银行、金融机构、保险公司,大型产业制造企业、商业贸易公司、清关物流系统、公关及咨询机构、检测科研机构等要素,并形成对某一领域产业链的整合。

在国内,“财团”模式已经开始了攻城略地,显示其运营优势。例如前一段时间国内热议的复星集团、汉能集团等就是这种类型的组织。然而这种模式在国内还没有形成广泛的氛围。

值得庆幸的,在吉尔吉斯斯坦,形成中资“财团”的条件和要素都已经具备。

该产业的载体“财团”公司成为了吉尔吉斯斯坦在该行业拥有强大的竞争优势和市场份额,其企业标准成为吉尔吉斯斯坦的立法机构对该行业的参照依据,同时也成为吉尔吉斯斯坦经济与区域民生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财团”链接同行业 交相渗透发展事半功倍

“财团”或者联合体会把行业里许多零零散散的华企华商等这些散落的“孤棋”逐步连接到一起,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而“财团”的创立应该是国企与民企的携手,以国企或者一家大型民企牵头,以收购、并购及企业之间通过交叉持股、互派董事等各种方式来与该行业的国外本土企业交织成庞大的产供销商业一体化网络,以明暗交加的灵活方式把控涉及行业的各个环节。

“财团”将展示出来的强大的生命力,一定是国家优势与民企、广大华人华商的优势充分结合、充分发挥的结晶,也只有这样的组合才具有竞争力,也一定会取得成果。

吉尔吉斯斯坦的中资“财团”要成为构筑国外华企华人融入当地社会的重要基础和渠道,进而成为代表当地海外华人的生活方式、组织方式以及体现儒家文化正能量的载体,成为构筑两国政府与民间友好交流的中坚力量。

吉尔吉斯斯坦的中资“财团”模式的成功,其强大力量还在于对中国企业在独联体、欧亚联盟经济体等其他国家的示范效应。“财团”的文化内涵势必继承儒家文化,来构筑企业之间如何团结协作来扩展海外实力,甚至会成为中国高层实施布局的重要参考。

从战略的角度,在有“比较优势”的行业里,“财团”式作战,借鉴日本、韩国的现代三星等“财团”的做法或许会给我们带来重要的启示:“中国企业在中亚的海外经济扩张的道路是否该有一种自创的符合我们自己的发展模式?”

以不同于欧美和中国国内的固有模式来创造利润,这种模式需要有国家资源作为后盾,有强大的财力支撑,有信息通畅的咨询机构和商贸公司作为先锋,有优秀的制造企业攻城略地,有广泛的老边贸和华商资源可以利用。

合纵连横交相渗透,纵横捭阖层层占据,加上我们在中亚地区以及俄罗斯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在“一带一路”的大环境下,这样的商业模式是否会让那些欧美经济传教士们感到一丝寒意呢?

“财团”模式面临三大困难

然而,中国“财团”模式大规模的形成还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挑战,首先在国内各行各业自己内部不良竞争、国企民企打内战,在国外如何牵手?而仅靠一些志同道合的企业个体自身积累,时间会很久,行业机遇将越来越少,整合代价也随之变大,机会可能会尽失。

其次,“财团”集金融、商业和产业三位一体,即:以金融牵头并相互持股,把关联企业串联起来,这些公司在产业链上有分工协作。金融和商业扶植产业做大,再从产业做大、做强的过程中也获得利益。同时,把产业这个网织起来,就有信息源,通过对信息及时跟踪和系统的整理,商机就会越来越多。加上对国外的社会资源的整合和相应的协调,便能营造稳定长期的发展模式。

一个“财团”所在行业就是一个“眼位”,多个“财团”多个行业就是多个眼位,如此,华商华企在中亚地区以及俄罗斯的这盘棋就彻底地活起来。但现实的情况是“做梦的人很多,而追梦的人太少”。

最后,由于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后,对经济制度的理解都是美国模式。也是就金融、产业和商业分离。在东南亚经济危机以后,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经济学家认为金融介入到产业里是有风险的,而忽视了把资金撤走之后切断了产业链而带来的副作用和恶果。

金融和商业各自为政,甚至互相争斗。商业在最大限度获取商业利润时,压迫产业利润,这不是一种共生的体制。最有代表性的例子:这种“商业压迫产业的状态”给厂家与用户直销的网购平台提供了绝好的发展土壤,故而成就了阿里巴巴京东的崛起。

然而,已经习惯或者倾向于把金融作为炒作的手段,通过金融杠杆和各种金融衍生工具牟利的中国金融资本,会积极参与到中亚地区以及俄罗斯的华资财团的组建当中吗?这种“财团“的合作模式是否会得到习惯于各自为政的广大华商的接受和认可吗?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中国政府推动的“一带一路”的大趋势下,会有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把这种新的金融+产业+商业创新模式,投入到吉尔吉斯斯坦这块“试验田”里,这将是本地境外华人之幸也。(作者:孙立)(未完待续)


上一篇:华侨华人组织的未来:开放、协作、创新、融合
下一篇:华企华商破局之道:资源整合、降低成本、抱团取暖
(作者:佚名 / 编辑:Y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