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新观察网比什凯克11月30日电 东干人是中国西北回族的后裔,约 140 年前从中国迁到中亚地区,尽管已经定居当地一个多世纪,但他们仍保存着百余年前陕西、甘肃地区的婚嫁习俗,这些习俗如今在中国也很难见到。近日连续降雪使得吉尔吉斯斯坦气温骤降,隆冬之际,我们意外地收到了一户东干人家的热情邀请,参加了他们家的“新媳妇家宴”。
新媳妇成为促进家族感情的纽带 走亲串门间拉近家族成员间距离
15 个新媳妇共聚一堂
11 月 24 日早晨 10 点,伊万诺夫卡村的提姆尔家院子里便热闹非凡,因为家里一下子来了15个新婚不久的小媳妇!实际上, 她们都是提姆尔邀请来的。当天,提姆尔一下子招呼了15个亲戚家近一年里结婚的新媳妇及她们的婆婆到家里来吃席。这种“新媳妇家宴”是东干人的习俗。一方面,新进门的媳妇们可以在这样的场合认识和自家有联系的其他亲戚,另一方面,也是亲戚们互相交流感情的好机会。
伊万诺夫卡村距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40公里,由于连日降雪,路面湿滑,我们驱车约1小时后到达了主人提姆尔家。车刚拐入主人家门前的小路,便见到了在门口迎接新媳妇们的提姆尔。尽管是第一次见面,但提姆尔和老伴阿西亚却像迎接老朋友一样一边说着外面太冷,一边把我们迎进了门。
进到这家人宽敞又温暖的客厅中,15位新媳妇让人眼前一亮。她们年龄不大,最小的17岁,最大的不过20岁,脸上还带着少女的羞涩和腼腆。她们每个人都精心打扮,好像一个个瓷娃娃般可爱,是家宴上最亮眼的主角。不过,刚进门时,也许因为和其他来客不熟,她们大多乖巧地跟在自己的婆婆身旁,连说话都低声细语,婆婆们则在相互问候和寒暄中,把身边的新媳妇引荐介绍给对方,这样就完成了新媳妇在一大家子里“认亲戚”的第一步。
在随后的两餐流水席上,新媳妇们和婆婆们或交叉排坐,或对面而坐,一起享用美食。在这个过程中,东家婆婆跟西家媳妇唠唠嗑,西家媳妇又和身旁的北家婆婆说说话,还有热心的婆婆主动给身边的新媳妇们加菜,气氛慢慢开始热络了起来。婆婆和媳妇们的咯咯笑声此起彼伏,相互间说话的声音也明显大了许多。
新媳妇们在家宴上认识了这个大家族里其他亲属,更重要的是,由于年龄相仿,新媳妇们之间也建立起了姊妹情谊。饭后,只见三五个新媳妇凑在一起,一边说着话一边相互留了电话号码,神情轻松。
尽管已经嫁为人妇,但毕竟年龄尚轻,年轻女孩儿的活泼天性透过她们清脆的笑声散发开来,婆婆们这时也各自聚在一旁相互拉着家长里短。
作为主人,提姆尔一家人在客厅和厨房间忙得不亦乐,席面上除了有东干人传统的臊子面、包子、凉粉、羊肉外,还可以看到与时俱进的新品种。如韩式紫菜包饭、俄罗斯鱼子酱、西式烘焙蛋糕等,可谓中西合璧,再加上水果、糖果、巧克力等,让人垂涎欲滴。除了丰盛的席面,主人家还给每一位来家里的新媳妇一条包装精美的传统头巾,在当地,头巾是已婚女性的一个标志 ,主人家给新媳妇的礼物也会让人觉得既得体又很有面子。
作为主人,提姆尔一家人在客厅和厨房间忙得不亦乐,席面上除了有东干人传统的臊子面、包子、凉粉、羊肉外,还可以看到与时俱进的新品种。如韩式紫菜包饭、俄罗斯鱼子酱、西式烘焙蛋糕等,可谓中西合璧,再加上水果、糖果、巧克力等,让人垂涎欲滴。
散席后,婆婆们带着自家的新媳妇告别了提姆尔一家,他们还要到下一家去赴另一场“新媳妇家宴”,有时候一天之内她们要赶三场这样的宴席。新媳妇家宴把一大家族的女眷们聚在一起,流转之间,家族感情愈加深厚,而走亲串门时,家族成员之间的距离也自然而然地走得更近了。
再“出嫁”一次的新媳妇——扎丽娜
当日的新媳妇家宴上,最与众不同的要数主人家的新媳妇达乌洛娃·扎丽娜了。扎丽娜是去年嫁到主人家的新媳妇,她个头不高,性格活泼,一笑起来眼睛就会眯起来,一脸无忧无虑的样子。为了让我们能看到东干族女孩出嫁时的装扮,主人家特意安排她按照她去年出嫁时的样子再做一次新娘,不但准备了东干人传统嫁衣,还请来了做新娘发型“燕燕头”的师傅。
为了让我们能看到东干族女孩出嫁时的装扮,主人家特意安排她按照她去年出嫁时的样子再做一次新娘,不但准备了东干人传统嫁衣,还请来了做新娘发型“燕燕头”的师傅。
东干新娘出嫁时的装扮很有特色,新娘发型“燕燕头”是亮点之一。 “ ‘燕燕头’每个细节都有特别的意义。比如两边的是翅膀,背后是尾巴,前面是头,在发型的中间必须要用这种特别法方式打一个发结,绑起来,这个发结寓意着家庭团结。”做新娘发型“燕燕头”的师傅南珊罗·索撒尔一边给扎丽娜做头一边说道。
东干新娘出嫁时的装扮很有特色,新娘发型“燕燕头”是亮点之一。 “燕燕头”每个细节都有特别的意义。
南珊罗·索撒尔先用大红色的头绳将一缕头发在她的头顶上高高地绑起,留作后面做“燕燕头”顶部的装饰,后面的头发挑起一个扇面,并用针线缝好固定,额头两侧的头发里插入假发套,使得新娘看起来更加圆润端庄,头顶、两侧和后面的头发扎好后,“燕燕头”的大体样子便出来了,剩下的工作便是装饰。
南珊罗·索撒尔将先前绑在头顶上的头发固定在发托上,然后用一把牙刷把胡麻油涂在头发表面,起到类似发胶的固定作用,最后把纯金头饰和花饰固定好,“燕燕头”就完成了。由于南珊罗·索撒尔是个熟手,整个新娘发型只用了大约半个小时。
“算起来,我做‘燕燕头’有十五六年了。其实,我并没有正经学过,只是以前别人做的时候我会经常观察、学习,见多了也就会了。有一次我们村里有个新娘出嫁,找不到人给做,就喊我来给做了一次,那是我第一次做,当时我 35 岁。”南珊罗·索撒尔说,如今,会这个手艺的人越来越少了,在东干人聚居的整个伊万诺夫卡村里,加上她也只有两个人会做“燕燕头”。好在现在有一个 15 岁的女孩对扎“燕燕头”感兴趣,她便一点一点地教授给她,希望她以后能接下这门手艺。
“燕燕头”做好后,扎丽娜换上绣花大襟长袍,蹬上绣花鞋,再戴上金银首饰,活脱脱一个从中国古画里走出来的美人。最后,扎丽娜两只手上各捏着一红一绿两条丝绸手帕,绕过食指用拇指压住,并展示了按旧时中国传统如何向亲友行礼,扎丽娜捏着手帕的双手轻轻地碰在一起后,缓缓落下,直至手帕尖触到地面,她则随着这个动作一起弯腰、起身,如此反复,行礼时要低眉垂目,不可嬉笑,方显端庄得体。
尽管已是新媳妇,但再次穿上嫁衣,扎丽娜仍觉得新鲜又开心,她一走出房门也成为所有宾客的焦点。“我觉得还蛮好玩的,感觉自己又出嫁了一次,还是有点紧张的呢!”扎丽娜笑说。
扎丽娜是和丈夫自由恋爱一年后喜结连理的,谈及结婚后的生活,她也是有话直说。“一开始有点儿难,因为毕竟是进入到一个新的家庭,在新的住处,面对新的人。”
扎丽娜的感受也许是很多新媳妇都必须经历和面对的,离开了从小生长的娘家,要融入一个新的大家庭里,特别是和公公婆婆及丈夫的兄妹住在一起,对只有 19 岁的她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不过,从扎丽娜的笑容中不难看出,新环境并没有难倒她。“还好后来我很快就适应并习惯了,而且我觉得这一切似乎也没有我先前想象的那么难,现在我过得很开心,也很幸福。
上一篇:第二届“丝路杯”中国国情知识竞赛在吉南部地区举行
下一篇:吉国货物承运人获得吉国至新疆的承运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