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罗别克:不甘只做“中文通”的吉国留学生

时间:2016年11月21日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字号:

丝路新观察网乌鲁木齐11月18日电 (记者 胡嘉琛)采访翟罗别克的当天,新疆乌鲁木齐下起了淋漓小雨,加之拥堵的交通,记者到达新疆大学时,已超过了约好的时间。带着歉意见到翟罗别克,他却一脸阳光笑容。

“你好啊!”他率先送上的亲切问候,让记者吃了定心丸。采访过程也很顺利,开朗的性格、流利的中文以及他谈到未来计划时认真的态度。这个“中文通”给记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中文通”养成记

2008 年,翟罗别克在吉国国内就读奥什工业大学国际关系专业。“我想本科毕业后继续攻读国际关系专业的研究生,但学校的规定是必须掌握一门外语。我选择中文是因为在上大学前就有一点点自学的基础。”

之后,翟罗别克找到了他的中文“老师”——一位在吉尔吉斯斯坦从商的中国人。“学校附近有个中国市场,我每天都会去市场找中国商人聊天。” 翟罗别克告诉记者。

起初的交流并不流畅,用手比划加简单的中文是主要交流方式。日积月累的过程见证了他的成长,翟罗别克的中文词汇量逐渐丰富,信心也越来越足。

2011 年,比什凯克孔子学院帮助奥什工业大学开设汉语中心,一位汉语中心任教的中文老师发现了翟罗别克中文底子比一般学生好,便告诉他有个去中国新疆大学学习一年中文的机会,问他想不想去。

对翟罗别克来说,这是从未想过的机会,他爽快地答应了。老师指导他准备相关资料的同时,还帮他争取到了比什凯克孔子学院的奖学金。翟罗别克也在 2011年9月顺利地来到新疆大学学习中文。

2012年对翟罗别克来说是幸福的一年。结束了在新疆大学的中文学习,他的中文水平突飞猛进,通过了汉语水平 5 级考试。同时,在奥什工业大学的本科学习也结业了。

“在新疆大学一年学习期间,结识了一位导师,他告诉我,由于我通过了汉语水平考试,可以帮我争取机会在新疆大学读研究生。”2014 年,翟罗别克正式成为新疆大学公共管理与国际政治学院的一名研究生,“中文通”的养成记也在继续着。

“严谨又含蓄的中国人”

2013年,还未能入学读研究生的翟罗别克选择在吉国工作一年,积累一定社会经验。当时,奥什的中国路桥公司招聘翻译,翟罗别克顺利通过了招聘。

“工作中我发现中国人比较严谨。老板对工人们的时间及规则要求很强。说实话,我们吉国的工人可能会出现突然“翘班”的情况,而中国工人从没出现这种情况。” 翟罗别克笑称。

对于中国人的印象,翟罗别克告诉记者,可以从自己留学过程中经历的很多有意思小故事中感受到中国人的严谨和含蓄。

“比如,我曾经尝试去多交中国朋友,却失败了。我奇怪地去问班长为什么,班长说因为中国人太多,所以大家更愿意把时间花在充实自己。” 翟罗别克初到新疆大学留学时,会常常与擦肩而过的陌生同学打招呼,得到的结果往往是一句“你好”就转头匆匆而去。

性格外向的翟罗别克曾参加过在新疆师范大学举办的“全疆留学生中文歌曲比赛“,并获得了第三名。他笑言,其实自己唱功并不是很好,可能是因为自己的中文还不错才会得奖。

“一些中国朋友觉得没有很强的实力就不会去参加比赛,而我觉得展示自己的机会是不能轻易放弃的。”在一些学校活动中,翟罗别克也发现了不同。

“我觉得难交到中国好朋友这不是一件小事,其实是文化上的差异,大家只有拿出真诚、拿出耐心,才能真正做朋友。不仅是我们留学生层面这么简单,两国人民间也是这样。” 翟罗别克认真地告诉记者。

《丝路新观察》让我如愿

翟罗别克每天都会花很多时间看新闻资讯,他手机中下载着众多新闻APP。“最喜欢看的新闻客户端是‘环球 time’。” 翟罗别克回忆起了结缘《环球时报》的经历颇为戏剧化。

“最开始学习中文时,一本教材上写着《人民日报》是中国的党报。来到中国后,发现在报刊亭上买不到,我就把报刊亭的报纸都看了看,发现《环球时报》的标题和文章都能吸引我。” 翟罗别克说,也是后来上网查资料才知道,《环球时报》就是人民日报社主办的。

当看了《丝路新观察》中、俄文版后,翟罗别克尤为感兴趣。“我的理想就是办一份这样的报纸,把两国之间正在发生的事写出来给大家看。” 翟罗别克告诉记者,还曾经试过联系《环球时报》,想在吉国做报纸代理。

谈到办报纸的初衷,翟罗别克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其实按照古丝绸之路的历史来看,中吉两国的往来是有着很久历史的。但近代,尤其是前苏联解体后,吉国的民众更关注俄罗斯或者欧洲发生的事。怎么把中吉两国的这根线续起来,办报纸就是最好的办法。”

起初,记者惊讶于翟罗别克为何能产生这样的思考,但从他本科及研究生攻读的专业不难发现,这个“中文通”对各国政治很感兴趣。

未来或回国从政

在新疆大学的吉尔吉斯斯坦留学生有50人左右,翟罗别克说:“中国是一个发展快的大国,吉尔吉斯斯坦又与中国相邻。近几年,更多的吉尔吉斯斯坦留学生愿意来中国留学。”

翟罗别克经常与留学生朋友们聊天,对于未来的规划,他们的意向多是回到吉国发展。“当然,这也要看选择的专业。一些学电力等技术方面专业或往翻译方向发展的留学生会考虑去中国的其他城市。我对政治很感兴趣,所以未来想回到祖国从政。”

翟罗别克出生于 1990 年,1991 年苏联解体。可以说他的成长的过程中经历了很多政治事件,这也正是他一直对政治感兴趣的原因。

谈到政治,翟罗别克的话匣子似乎打开了就说不完。“前段时间,中国总理李克强到吉尔吉斯斯坦参加上合总理会,我每天都会看新闻,不只看新闻文章,也看一些新闻图片,从中观察细节。我觉得李克强在外交时,很有大国总理的风范。” 

翟罗别克:不甘只做“中文通”的吉国留学生

翟罗别克:不甘只做“中文通”的吉国留学生

翟罗别克:不甘只做“中文通”的吉国留学生



上一篇:民调:15%的吉尔吉斯斯坦人希望在本国看到中国留学生专家及工作者
下一篇:丝路新观察》成为吉尔吉斯斯坦华人的“知心朋友”
(作者:胡嘉琛 / 编辑:AR)